编者按

  不觉已是人间四月天。万物复苏,正是孕育希望的季节。一年一度的济南两会即将拉开帷幕,如何围绕“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中心任务,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增进人民福祉,都将在这里得到答案。

  2015济南市两会期间,本报将推出重磅报道。我们设定的报道主题为“我的济南梦”,将循着城市发展和百姓民生两条主线展开,从多角度把百姓心声和政府作为结合起来,并通过全媒体平台与读者互动。这姗姗来迟的两会究竟能送来哪些政策红包,济南人在期待,我们亦是。

春雨滋润,济南的泉水复苏,但保泉形势依然严峻。齐鲁晚报记者左庆摄春雨滋润,济南的泉水复苏,但保泉形势依然严峻。齐鲁晚报记者左庆摄
济南的交通拥堵俨然也成了“常态”。齐鲁晚报记者周青先摄济南的交通拥堵俨然也成了“常态”。齐鲁晚报记者周青先摄

  齐鲁晚报济南4月6日讯(记者 马云云 刘雅菲 实习生 来慧)3月27日,王文涛履新,成为济南市委书记。在全面深化改革之年,呈现在这位新书记面前的,是怎样一座城市?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王文涛和他带领的领导班子要面临怎样的工作局面?他要面对的,也正是济南要迎接的未来。

   省会经济圈需提升济南首位度

  毫无疑问,摆在王文涛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发展。

  与全国全省一些发展较好较快的城市相比,济南存在差距和问题,经济发展水平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靠后,这多少让这座经济大省的省会城市有些尴尬。

  济南市领导对此并不避讳,市长杨鲁豫在不同场合多次感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警醒全市干部不等不靠,奋起向前。这种紧迫感在去年底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之后更加强烈,那次会上我省提出新常态下经济工作的目标定位是“走在前列”。作为省会城市,济南更要走在全省前列,争当改革发展的排头兵。

  经济要发展,必须靠大项目作支撑。

  2月份,济南各县(市)区和各部门收到通知,2015年济南要开始实施项目建设两年提升计划,并明确了2015年的目标任务,市级重点项目继续安排220个左右,总投资规模在6300亿元以上,提升25%。

  对这样的安排,济南市上下几乎已经习惯。2012年,济南市提出“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从当年起,每年都要列出当年的重要项目安排予以公布,一串长长的项目单就是任务单。

  济南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吴学军分析表示,这实际上是建立了动力推动机制,“推动项目落地,抓落实,防止有些项目落实不了、推动慢或者只重‘开门’,不重视项目进来以后的跟踪,在发展中不了了之”。

  2015年,转眼三年过去,项目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圆满收官,681个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425亿元。在此基础上,市政府决定借势“更上一层楼”,从2015年开始利用两年时间,在全市范围内集中力量开展重点项目建设提升活动,所谓“提升”,就是进一步强化项目管理、提升投速投效,推动项目投资由外延扩张型向内涵效益型转变。

  “这是更强调投资产出效率,而非‘铺摊子’。”吴学军说。但要实现这些目标并不容易。在新常态下,平衡稳增长、调结构的难度增加,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新兴产业、生产性服务业等新增长点尚处于培育阶段,这些都要想办法解决。

  尤其作为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核心城市,济南的首位度亟须进一步提升。山东省社科院研究员、山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贵斌表示,近几年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展。一个可供参考的数字来自3月31日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当天发布的内容显示,在去年我省的纳税百强排行榜上,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上榜企业税收贡献突出,2014年共有44户企业上榜,其中济南市共有29户企业上榜,年纳税932 . 17亿元,占百强纳税总额的40 . 63%。

  但眼下必须要做出调整。郑贵斌说,经济进入新常态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要做出调整,首先要提升提高省会济南这个核心的首位度,把核心做大做强;同时发挥各城市优势,更好地进行资源整合。

  而要提升首位度,济南最迫切的任务是要在“十三五”期间打造新的增长极,郑贵斌认为,一是围绕“互联网+”提升产业层次,同时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