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下食章概述

  济南风味菜以济南为中心,制作精细,历来讲究用汤。早在公元6世纪的《齐民要术》中就记载有煮骨汤以调味的情况,到后来发展成为用鸡、鸭、猪肘子煮汤,以鸡腿肉茸(称红哨)、鸡脯肉茸(称白哨)吊汤,制作出营养丰富、味鲜而醇的清汤,即可做汤菜,又作提鲜的调味料,成为济南菜的一大特色。菜品以清、鲜、脆、嫩著称,口味多以鲜咸为主,但其变化多端,也有酱香、咸酸、五香、酸辣等味型,常见的烹调方法有炸、煎、塌、扒、熘、爆、炒、焖、焯、烤、烧等,善于制作拔丝、蜜汁等甜菜。(这段可以放在图的右侧然后用(详细))

  济南菜形成较早,尤其自明清以来定为省府所在地以后,便成为经济、政治和文化中心,被誉为“商贾荟萃”之地。这里的大明湖盛产蒲菜、茭白、莲藕等美蔬,郊区有“黄河之鲤”、“章丘大葱”、“明水香稻”等。在菜肴方面,济南风味是鲁菜的主体,在山东境内影响极大。济南菜以汤菜最著名。其清汤、奶汤制法在《齐民要术》中已有记述,济南菜注重爆、炒、烧、炸、烤、氽等烹调方法。讲究实惠,风格浓重、浑厚,口味偏重于清香、鲜嫩。据《济南府志·民俗》载:“惟济南水陆辐辏、商贾相通,倡优游食颇多。”济南“大明湖之蒲菜,其形似茭,其味似笋,为北方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黄河之鲤,南阳之蟹,且入食谱。”丰富的物产,为烹调菜肴提供了优裕的物质基础,长期以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济南风味菜。济南菜包括济南有历下风味菜,城外商埠菜。

  济南本帮派,汤菜特别讲究清鲜爽口,菜肴注重用甜面酱调味,并以甜、咸、酱香浓郁见长。其变化型有酱香、酱汁、糖酱、酱焖等。爆菜是山东代表菜式,胶东、济南均长于此法,但又有区别。济南爆菜历史悠久,清代文士袁枚说:“滚油炮(爆)炒,加作料起锅,以极脆为佳,此北人法也。”油爆双脆”、“爆肚头”、“爆鸡丁”均是著名爆菜。 济南的“糖醋黄河鲤鱼”被誉为齐鲁名馔与“九转大肠”等均是济南菜肴的佼佼者。

  胶东食苑概述

  胶东菜,又称福山菜,胶东菜最早源于福山,已有八百余年历史,是胶东沿海青岛、烟台、威海等地方风味的代表。胶东菜以烹制各种海鲜而著称,讲究清鲜,多用能保持原汁原味的烹调方法,如清蒸、清煮、扒、烧、炒等,甜菜多用挂霜的烹调方法。胶东菜以传统特色著称,长于海鲜制作,口味偏于清淡、平和,以鲜为主,脆嫩滑爽。(这段可以放在图的右侧然后用(详细))

  胶东半岛素有“山东明珠”之称,海岸线长达2000余公里,沿海岛屿星罗棋布。海产品极为丰富,仅近海的鱼、虾就达260余种。此外,还有数量可观的贝类、软体动物等。胶东沿海岸有一条较平稳的带形平地,良田沃野,气候温和,物产丰富,主产小麦、豆类和桑麻,丘陵地盛产各种水果。胶东菜历经晋、隋、唐历代发展,成为鲁菜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福山县志》记载:胶东人民自古擅长烹饪。胶东菜早在春秋时已有相当成就。后经汉、大约形成于元、明间。明末清初,胶东人外出谋生并大量进入北京,将胶东菜带入北京,并成为京都菜的主流。胶东菜讲究用料,长于海鲜制作,尤以烹制小海细,口味清爽脆嫩,保持菜肴原料的原有汁味,以鲜香见长。具体说烟台重传统货见长。胶东饮食特区总的来讲是擅烹海味,对海产品的吃法较为讲究、刀工精饮食,最早起源于福山。胶东半岛位于山东的东端,突出于黄河和渤海之间,三面临海,一面联陆,具有四季分明、温度适宜、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物产资源丰富。著名的有产量居全国首位的大对虾,久负盛名的烟台苹果、菜阳梨、烟台大樱桃、龙口粉丝,以及海产珍错刺参、鲍鱼、扇贝、天鹅蛋、西施舌、青鱼、牡蛎、加吉鱼、鹰爪虾、缢蛏。红螺等。众多的特产,为胶东菜的形成与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再加上烟台、福山一带历来“酒风最盛”,“烟埠居民,宴会之风甚盛,酒楼饭馆林立市内,各家所制之菜均有所长,食者颇为满意。”(见《烟台概览》)。

  青岛较为开放,吸收外来的东西较多,其饮食源于胶东,又与胶东多有不同,特别是市肆中饮宴,受西方饮食文化影响较为深刻。

  “礼食和德”的孔府食馔概述

  孔府菜,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的嫡系后裔,历代“衍圣公”在接待皇帝,向皇帝、皇太后进贡、欢宴钦差大臣、达官贵戚和举行喜宴、寿宴及日常生活的家宴中,遵循孔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遗训,由孔府历代名厨精心创制,逐渐形成的一种具有独特风味的典型官府菜,是中国烹饪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鲁菜中的一个重要流派。(这段可以放在图的右侧然后用(详细))

  1、礼仪庄重,等级分明

  “中国礼仪尽出齐鲁。”孔子不仅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而且他融入饮食中的一些指导思想,使孔氏后裔成了齐鲁礼仪和文化的真正传人。孔府菜在菜式上、席面款式上要求十分严格。各种宴席的席面,菜点丰盛,搭配讲究,主菜、大件菜、配伍菜都有一定的程式。孔府宴饮,自始至终,无不贯穿着极为缛琐繁多的礼节习俗,甚至连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受到礼节上的约束。而且孔府宴饮分三六九等,等级差别甚大。在规格上,则以料高低和上菜的多少而定。孔府在历史上最高规格的“满汉全席”要上菜一百九十六道,仅餐具就有四百零四件。其次是燕菜席、鱼翅席、海参席和“双四”(四白烤、四红烤)一品锅等,依不同季节变换时令佳肴。而宴饮的享用者,根据其身份和地位来入室归座,等级分明,不得有丝毫的差错。

  2、选料广泛,用料讲究

  孔府的生活消费品供应,包括饮食消费品的供应,都具体规定到户,千余年来,各种役户,佃农、菜户等,以征纳实物的形式,提供给孔府,使孔府的饮食烹饮,有了优裕的物质基础。这样,屠户、猪户、羊户、牛户、鸭蛋户、菱角户、香米户、择豆芽户等,专门从事各类食品的加工,以供孔府日常或年节宴客之用。另外,还有各地向孔府进贡的各种山珍海味。如肉类的消费由派户交纳(有时也购买),孔府专设有牛、羊、猪户,向孔府领银办买牛、羊、猪,并有短期喂养的义务;水产品的供给主要靠孔府在微山湖湖田和官屯中的船户、鸭蛋户等“贡纳膏鱼、菱芡、莲藕。”果品有田家园、宫家园、刘家园等果园种植户来提供;有菜户每天向孔府送交新从菜园采摘的新鲜蔬菜供选择。另外,孔府中养蜂酿蜜、做酱制醋、腌做咸菜、醉蟹变蛋应有尽有。这丰富众多的食品原料,使得孔府内外厨师可以优中选优,精中取精,并且一料多用,变换无穷。

  3、做工精细,讲究盛器。善于调味,技法全面

  孔府烹饪非常讲究,如所用的各种点心不仅都是自己府内的厨师制作,而且一定要现做现吃,制做精细。孔府的点心一般分为两大类,—类是供衍圣公府的主人们食用的,数量较少。据《孔府内宅轶事》载:有一次第76代衍圣公孔令贻之妻陶氏吃点心时,看到点心大小不一,就叫做点心的厨师王玉怀来责问。王说,我虽然是用手掐的面剂,但份量是很准的,太太不信请过秤。陶氏即命人用秤称,果然一点不差。另一种是外用点心,主要是用于进贡、馈赠、恩赏。清末,孔府进贡的糕点以“枣煎饼”和“缠手酥”为多。孔府食用糕点时还要配用各式各样的汤。如绿豆糕配山楂汤,各类酥点配用桂圆汤、莲子汤、百合汤等。咸点心则配用紫菜汤、口蘑汤、银耳汤等。

  孔府菜肴的制作讲究精美,重于调味,工于火候。孔府菜在选料上极为广泛,粗细料均可入馔。只是细料精制,粗料细做。口味以鲜咸为主,火候偏重于软烂柔滑,烹调技法以蒸、烤、扒、烧、炸、炒见长。而且制作过程复杂,调味多样,烹调技术交叉运用,菜品制作,很见功夫。用煨、烧、扒等技法烹制的菜肴,往往要经过三四道程序方能完成。如“三套汤”,仅煮汤就需换三次主料。煮好后,再加红、白哨(即鸡腿肉泥、鸡脯肉泥)进行吊制,使此汤鲜咸醇郁,原汁原味。再如“酿豆莛”,选用孔府内宅特制的豆芽(粗、直、根少),去掉头和根,用细铜丝将中间空,然后酿上鸡肉馅,再用热油淋过,最后烹清汁炒制出来,鲜嫩脆爽,别具风味。据说,有一次乾隆来曲阜祭祀孔子,事毕用膳,因为肚子不饿而吃得很少。在一旁陪膳的衍圣公很是着急,传话让厨师想办法。厨师们急得团团转,正在这时有人送来了一筐鲜豆芽,—个厨师,弄了一把豆芽,放上几粒花椒爆锅,做好送了上去。乾隆从未吃过这样的菜,出于好奇,尝了一口,清香脆爽,竟大吃起来。从此,炒豆芽就成了孔府的传统名菜。但由于这种制法过于简单,有失孔府美食的风范,所以后来厨师就将此菜加以改进,厨师将豆芽的两断掐去,取中间的粗胖的部分为豆莛,用细竹签穿空豆莛,在其中塞入火腿肉丝等料,然后进行烹调,其细腻程度之高,非一般菜式能与之比拟。其它著名的菜肴有当朝一品锅、御笔猴头、御带虾仁、带子上朝、诗礼银杏、烤花揽鳜鱼、怀抱鲤、神仙鸭子、油泼豆莛等。

  “美食不如美器”孔府历来十分讲究盛器餐具,银、铜、锡、漆、瓷、玻璃、玛瑙等各种质餐具,风格迥异,丰富多彩。因事因馔而用,珠联璧合,名馔生辉。进餐席面注重食,器相宜。鹿用鹿形盘,鸭用鸭船,鱼用鱼池。煎炒宜盘,凉菜宜碟,汤羹宜碗,大件宜钵。因菜设器,按席配套,食器相映,多态多姿,点缀席面,富丽堂皇。

  4、命名讲究,寓意深刻

  孔府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传统名称,此类多属家常菜,如“烧安南子”、“烤牌子”、“炸菊花虾”、“糖醋凤脔”等;有的取名古朴典雅,富有诗意,如“一卵孵双凤”,“诗礼银杏”、“阳关三叠”、“黄鹂迎春”等都属此类;有的菜点则是管家、厨师投其所好,因人因事而名。如“白松鸡”、“御笔猴头”、“金钩银条”、“带子上朝”、“玉带虾仁”等;还有一类菜的名称是用以赞颂其家世荣耀或表达吉祥如意的。如“一品锅”、“一品寿桃”、“一品豆腐”,以及“福、禄、寿、喜”、“万寿无疆”、“吉祥如意”“合家平安”、“连年有余”等多是是炫耀、吉祥之词,表现的正是孔府诗礼人家的气度不凡。当然,孔府中也有一些野菜也可入肴,如荠菜、山芋、“珍珠笋”(即刚结粒尚未充浆的玉米穗)、“龙爪笋”(高粱根部的嫩须根叉芽)等也都制成美味入宴,且其名字也很光鲜。 至于家常菜,虽然用料平常,但制作很是讲究。如“神仙鸭子”一菜,对火工要求很严。相传孔子后裔孔繁坡在清朝任山西同州知州时,特别喜欢吃鸭子,他的家厨就千方百计地变换烹饪技法。有一次这位厨师将鸭子洗涤干净后,精心调味,入笼蒸制。因当时无钟表,用燃香记时。鸭子入笼后燃香于旁,香烬后取出鸭子,味香醇厚,软烂滑腴,孔知州食后大加赞赏,遂赐名“神仙鸭子”,因寓意深刻,后传至孔府,成为名馔。

  微山湖畔飘香济宁食风概述

  济宁风味菜是指鲁南及鲁西南地区,包括临沂、济宁、枣庄等地区的地方特色菜式,这里有丘陵、平原,麦、菽、稻、蔬产量较大,瓜、果、梨、枣品种繁多。平原地区多河流、湖、泊,其中南四湖最有名,盛产淡水鱼、蟹、虾及许多软体淡水产品。此地为古代鲁国之地,居民讲究礼仪,也精于饮食膳事。(这段可以放在图的右侧然后用(详细))

  济宁等地有大运河通过,属南北交通要道,在烹调方面受南北烹调技术影响较大。居民口味喜咸鲜、嫩爽、醇厚,以烹制河湖水产及肉禽蛋品见长。鳜鱼是微山湖名产之一,肉质洁白细嫩,是当地宴席不可缺少之佳品。

  微山湖周围大片水域和湿地产生的湿热,使这个地方的百姓饮食偏爱胡辣;对水产品,特别是对鱼的本味――甜鲜的追求,对醋香的妙用,是本地区的饮食烹饪特色。微山湖水文化的内涵,是偏爱胡辣和鱼类的甜鲜;微山湖湿地饮食特征是小湖鲜、小水禽、水植物的烹调有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