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5月20日讯 5月20日,位于青岛李沧白泥地公园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迎来2018年首次海水稻试验材料插秧,田间选育工作正式启动。

  此次进行插秧的海水稻实验材料,工作人员一个月之前,就已经陆续播种下去。要进行插秧,首先得把秧苗,从育种田里移出。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把它们从土壤里拔出,连同它的编号牌一起放在专门的盒子里,再将它们转移到研发中心的1号试验田。

  为了方便插秧,1号试验田已经浸泡了三天三夜。560份小秧苗,都逐渐移植插秧在这里。每份海水稻旁边都有一个小旗子,上边写着专门的编号,这意味着它们都有了自己的“身份证”。由于今年春天青岛整体气温较低,今年首批海水稻材料插秧,比去年晚了20多天。

  “这560份材料,包括我们自己研发的一些品种,还有来自全国资源库的耐盐碱材料,还包括南亚、东南亚耐盐碱材料的搜集。我们系统地把它们栽种在同一环境下,进行性状的考察、耐盐碱能力的考察以及后期产量、品质的考察。”青岛海水稻研发中心育种工程师邹丹丹介绍说。由于这些材料来自全国范围和东南亚地区,各材料的生长表现会随着种植气候的变化有差异,所以需要考察各个材料在青岛的表现,以方便后面的品种选育和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