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陈德展(右)此次带去了章丘农民王和新的三件“农民提案”齐鲁晚报记者 孟敏 摄 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陈德展(右)此次带去了章丘农民王和新的三件“农民提案”齐鲁晚报记者 孟敏 摄
王和新做建议调查时发现,在不足50亩的农田里竟立着上百块石碑。 王和新供图 王和新做建议调查时发现,在不足50亩的农田里竟立着上百块石碑。 王和新供图

  齐鲁晚报北京3月3日讯(记者 周国芳 孟敏)3日,和天空一样晴朗的,是济南农民王和新的心情。此次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陈德展将他的三件“农民提案”带到了北京。王和新今年44岁,是济南章丘市黄河镇王圈村的村民。他每天除了忙着打理自家的八亩地,还有个特殊的爱好—— —把村里父老乡亲的建议记下来,整理成“百姓提案”。

  田间地头发现“牢骚”问题

  “平常下地干活的时候,跟村里的老少爷们儿聚在一起聊天。他们有时候会发发牢骚,但在我看来这些牢骚话就很有代表性。其中可以形成建议的我都记下来,回家之后用电脑建成文档。”王和新笑称,感觉自己像有了“职业病”一样。

  早在2012年,王和新就提交了“多举措解决菜贱伤农的建议”,并且被全国政协委员陈德展带到了全国两会。

  “这是全国政协委员陈德展第四次为我代言了。”在王和新看来,委员把最底层的声音带到全国两会,让决策层了解最基层的老百姓想什么,这是真正的为百姓代言。

  今年,王和新一口气带来了三件“农民提案”:“多举措减少青少年的溺水悲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关注留守儿童”。

  “陈教授,希望您能和委员们沟通交流,充实完善有关粮食安全的建议。”“一定完成任务。”赴京开会前,陈德展与王和新互发短信。起于两会的缘分,王和新与陈德展成了老朋友。

  出门必带照相机,感兴趣就拍下来

  作为一名地道的农民,王和新是怎么写“两会提案”的?出门随身必带照相机,是王和新的一个好办法。“看到感兴趣的、典型的,就随手拍下来。这次关于加强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由头就是一张照片。”王和新说。

  “有一次路过一片农田,看见不足50亩的农田里竟立着上百块石碑。”王和新立即拿出相机拍了下来,并把它写入“加强国家粮食安全”的建议中,“在土地整理项目中尚且有如此多的石碑,这一现象的蔓延势必造成大量耕地的减少,同时也影响大型农机具的田间作业。”

  王和新还敏感地发现,因为储存的粮食容易招虫,往年家家户户都会把家里存粮拿出来晾晒,然而近两年晾晒粮食的现象消失了。同时消失的还有存粮,以前村民家中的存粮能存到下一季收获时,现在几乎家家没有存粮了。

  还有一点,让王和新很担忧,那就是农村青壮年大量外流,造成在家种地的农民年龄偏大,加之种植技术落后,以致种粮不挣钱。现在土地流转老百姓得到的是一个死钱,根本激不起种粮热情。为了追逐经济效益,个别人在基本农田里种植树木,结果树木多了耕地少了。存粮没有了,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国家的粮食安全也就得不到保障。

  管紧企业排污,避免土地污染

  “舌尖上的安全首先是粮食安全。”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山东省委副主委陈德展认为,今后要更加注重提高粮食产能,更加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随着乡镇工业的迅猛发展,固体废物的倾倒和堆放量日益增多,有害废水不断向土壤中渗透,大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漂浮的尘土也不断随雨水降落在土壤中,导致土壤污染,使粮食的产量和品质都下降,直接关系到粮食的安全问题。

  陈德展建议,对粮食种植面积进行核查,在土地普查的基础上,对农村耕地实行登记制度,对随意占用耕地、瞒报粮食种植面积等现象实行责任追究。土地流转进行集约化生产是件好事,但是要避免富豪圈地。在强烈的利益驱动下,土地流转后大多种植水果和蔬菜,“非粮化”现象十分严重。基本农田的使用性质不容改变。

  同时,陈德展建议,送科技下乡,送技术到田间地头,引进新的高产栽培技术和科技含量比较高的新型肥料;治理并杜绝工矿企业对耕地的污染,对已经污染的耕地要进行治理,对新上马的项目要严格审批,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悲剧,偷排污水造成污染的企业发现一个处理一个,保证农民的耕地和水源不被污染,这样才能吃上放心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