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源患罕见病,一年药费需十多万元。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小源患罕见病,一年药费需十多万元。 本报记者 尹明亮 摄

  济南市港沟街道办事处车脚山村的男孩小源,身患恶性苯丙酮尿症(下称“重症PKU”),一生中每天都要靠昂贵的药物来维持身体的健康与智力的发展,13年来一直艰难地成长着。已辍学两年的小源在家躺着不愿出门,爸妈为他的下一次药费拼命打工。2月28日是国际罕见病日,省红十字会送来5000元慰问金一解他们的燃眉之急。

  本报记者 尹明亮     

  一辈子都要

  靠药物维持

  2月28日中午,快到午饭的时间,小源依然躺在被窝里不愿起床,与在街上玩闹的同龄孩子不同,小源从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人生便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了。

  “每天吃这些药,要吃到什么时候啊?”小源偶尔会这么问妈妈刘加瑞。恶性苯丙酮尿症,这个十万人中才有一个人患的罕见病,小源还无法完全理解,但一说起这个,刘加瑞就忍不住抹泪。

  “2001年出生后新生儿检查就查出来了,四个月后确诊为恶性,一辈子都要靠药物维持,只要坚持服药,就如正常人一样,但一旦断药,就浑身发抖,严重了就发生癫痫口吐白沫。”小源每天需要服用进口药物,十几年来,刘加瑞和丈夫拼命挣钱买药维持着小源的健康,也正因如此,小源身体和智力发育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但随着孩子成长,药量跟不上,小源的学习也跟不上,不愿活动,他的情况与前些年相比也差了不少。

  刘加瑞说,正常的话,再过几天,随着学校开学,小源本应和同龄孩子一起走进中学的校园,但小源已经辍学两年多了,“六年级没读完,如今几乎整天在家,性格也一直非常内向。”

  为了不断药

  不得已减药量

  小源所患的病罕见,治疗的药物更是难买。“治疗罕见病的药物通常成为‘孤儿药’,因用的人少,研发的企业就少,全世界几千种罕见病,能有有效药物的只有约1%,且都价格高昂。”省罕见疾病防治协会会长韩金祥介绍。

  对小源来说,还算幸运,至少药是能买到的。在小源的床头,摆着的便是小源一天三次都要服用的药,都是进口药物。只是最昂贵,对小源也最必需的BH4已经所剩不多了。“都要从台湾买,买一赠一,但一万块钱也只能买5盒。”刘加瑞说,每次买药都只能从网上买,她通常每次买1万元的,要先把钱换成美元,再汇过去。

  买药费尽周折,但1万元的药物对小源来说,其实用不了多久。“一盒100片,根据孩子现在的年龄体重,每天要吃10片,一盒药只能吃10天。”刘加瑞说,在孩子小的时候,用药量小,但现在一年下来,光药费就要十来万块钱。     “由于钱紧张,刘加瑞去年曾一度给孩子停了20天药,结果孩子几乎天天喊难受,这一万元的药是济南一家企业给赞助的。”看着所剩不多的药,刘加瑞抹起眼泪,“能撑到正月底,后面的药还没着落呢。”虽然医生建议小源每天服用10片BH4,但为了不断药,刘加瑞不得已只能给小源减了药量,一天只服8片,“这样一盒下来就能多吃两天。”看着儿子,刘加瑞有些无奈。

  十几年药费

  已有百万

  十几年来,刘加瑞没认真算过小源的病花了多少钱,“每次买药都是东拼西凑,要是算算也得上百万了吧,现在欠的债也有十来万。”刘加瑞说。

  28日,省红十字会为小源送来5000元救助金,虽一解燃眉之急,但依旧是杯水车薪。年前买的药是企业赞助的,而为了攒足下一次的药钱,今年春节,在外打工的小源的爸爸没有回家过年。2月28日上午,刘加瑞是请假回的家,在济南市区的刘长山路,她打工的快餐店已经开始上班了,洗碗、打杂,为了赚钱,她打着两份工,经常忙到晚上一两点。

  “拼了命赚钱,但随着孩子长大,药费越来越多,我们也越发吃力了。”桌子上,是刘加瑞写的几封求助信,为了省下复印钱,都是手写的。刘加瑞说,眼下,像小源这样的罕见病多数都没有进入医保的保障范围,而花费又非常巨大,所以,向社会各界求助,是她和其他病友家属最大的希望,“去年,省内几个市的民政部门针对重症PKU患者有了一些补贴,春节前我们也向本地政府部门反映了一下,不知道能否有个结果。”虽生活艰难,刘加瑞也怀着一些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