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华网山东频道2月13日电(吕永国 张立达)
鞭炮焰火冲云宵,威风锣鼓震天响,在一派喜庆热闹的气氛中,主祭人表情肃穆的进行着“三六九上朝拜”……2月12日下午,山东省临沭县凌山头村的祭龙仪式正式开始。


凌山头是山东省临沭县苍马山景区管委会的一个小山村,据该村72岁的凌宗举介绍,他们村有记载的制作龙头和在舞龙活动前举行祭龙仪式的传统已有120余年。“没有祭祀的龙是农民春节的玩戏,祭祀过的龙就是真龙,有了灵气,可以驱灾辟邪,给农民带来运气福气……”据舞龙老把式凌宗苍介绍,每年他们都会自己制作一个龙头,龙头安上后要进行祭龙仪式。祭龙仪式分为集体祭和个人祭,程序上先是村子里进行祭祀,之后群众设好香案把龙请回家进行祭祀。




2月12日的集体祭龙仪式在文化大院举行,院子里聚集了该村300余名男女老少。祭台上摆着香烛、贡品,祭龙司仪行着“三六九上朝”大礼,一步一步叩拜着靠近摆满贡品的香案,表情庄重,随着祭龙司仪将剁掉鸡头喷出的鸡血喷向大龙的口中,集体祭祀仪式结束。龙啸生风,龙起生云,拿大花,拿小花,龙群珠,随着舞龙队员的精湛的表演,一条“真龙”上下翻飞。


集体祭龙仪式后,舞龙队走上街头,早早准备好香案、贡品的村民点燃烟花爆竹,一路把龙迎回家中。“祭祀后的龙有灵气,渴望男丁的人家把龙迎回家祭祀,不仅能驱宰辟邪,还能带来福祉。”据村民凌灯泽介绍,请到龙的人家都会添加男丁。村民充满信仰和期望的个人祭祀应该是一种男丁崇拜传统或者乡土文化,寄托了农民对男丁的渴望和幸福生活的向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