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抗家长批评,孩子多是负气自杀
调查将中小学生的自杀成因分为师生冲突、家庭冲突、学业压力、相约自杀四个主要类别。79例中小学自杀案例中,因老师行为失当,引发的中小学生自杀有14例。程平源认为,在分数指挥棒下,老师被“成绩指标”压迫产生压力焦虑症,这种压力最终传导至学生,使他们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家庭冲突类型中,家长对孩子成绩的刻意关注会点爆孩子内心的压力。家长对孩子的批评触犯到的可能是孩子的自尊,这时孩子的心理状态有可能处于逆反期或厌学状态,为了反抗家长的批评指责,孩子选择自杀更多是负气而死。
从对中国中小学生自杀案例的分析来看,最典型的自杀是长期学习压力导致的瞬间崩溃。相约自杀则是中国中小学生自杀的另一种类型。虚拟的网络世界模糊了现实语境中的生死界限,于是对一些中小学生而言,死也就并不可怕,甚至是逃避困难和压力的最好方法。
应谨慎给孩子配智能手机
如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智能手机。对此,一些教育界人士指出,智能手机因为功能比较多,可能会让一些学生把大量时间花在玩手机上,影响学业和身体健康。他们建议,家长为中小学生配智能手机要谨慎。
南昌市五中是寄宿制学校。该校高二语文老师沈国志说:“智能手机正在让一些学生不能自拔。本来,学生用的手机有通话、短信功能就够了,但有的家长给孩子配备了智能手机,于是,一些学生哪怕在操场上来回走动都在低头玩手机,谈论的也都是微信、QQ 之类的话题,既影响学业,又占用身体锻炼的时间。”
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副校长郭爱香认为,家长不应给学生随意配备智能手机,因为孩子一旦自我约束力不强,很容易沉迷其中,其危害不比网吧轻。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