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在济南已成为常态。堵就堵在路网结构不尽合理。济南市目前把“治堵”的工作重点放在改变出行方式、建设综合交通体系、静态交通管理、公交都市建设、微循环改造、慢行系统建设、智能交通建设、政策法规建设等方面上,加快公交都市建设,提高公交分担率,倡导绿色、环保、低碳的出行方式,改变人们出行结构等。
治堵,劲往哪儿使
“从龙奥大厦到舜耕路,短短11公里的路,竟然走了近一个小时,旅游路的堵未免有些太不寻常。”4月2日,市民王先生向记者吐槽。
济南市相关领导坦言:“‘越治越堵,不治更堵,长期缓堵’这三句话,是对济南城市交通现实和近期治堵目标的真实表达。”
从城市布局结构上看,济南东西狭长带状分布,布局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职住不平衡,规律的交通潮汐现象,更加剧了拥堵;从路网结构上看,高快一体、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不匹配,干路支路与慢行系统不匹配,不仅慢行系统不足、公交线网覆盖率不足,还存在很多瓶颈路、断头路;从出行结构上看,公交分担率不足20%,出行结构很不合理。这些结构性矛盾集中的表现就是一个字:“堵”。
交通出行如何转方式调结构
据悉,在正常工作日内,居民主要的交通出行方式依次为自行车(包括电动车,占比30%)、步行(占比27%)、公共交通(占比18%)、小汽车(占比15%)、其他(班车、出租车等,占比10%)。“整体出行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拥堵的重要原因。”济南市政府分管领导表示,“改变群众的出行方式是治堵的关键。
在公交都市建设中,济南市力求科学确定城市公交发展模式,合理规划建设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的地面公交系统。发展形式多样的大容量公交工具,建设综合交通枢纽,优化换乘中心功能和布局,提高公交车辆保有水平、运营时速和站点覆盖率,提升城市公交运输能力、服务水平、出行分担率和综合竞争力,逐步构建以公交为主的城市机动化出行系统,确立公交在城市交通中的主体地位。
大交通格局何时实现
“听说轻轨开建了,最好快建快开通,到时,可能就没这么堵了。”出租车司机老高说。
2013年12月29日,轨道交通R1线建设启动,地铁加轻轨的模式拉开了济南轨道交通时代大幕。为完善城区路网,济南同时也在加快推进“高快一体”路网建设,推进二环西路南延、二环东路南延、二环南路东延等项目建设,将快速路与高速公路有效衔接。这些项目正在全力推进,全部建成后,将形成“一环两横两纵”高快路网布局,高速公路、主城区快速路网与交通需求分布匹配将更加合理,衔接更为顺畅,构建起有效的进出境公路交通体系,更好的疏散和缓解城市中心区交通拥堵,改善市民出行环境,提升城市形象。
查看评论(1)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