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旅游|汽车|教育|读图|城市
烟台

新浪山东>烟台 >正文

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谈信息素养教育的迫切性

2021年09月30日 16:34 商讯 

来源:人民网

遏制谣言传播是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重要问题。自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爆发以来,关于疫情和防控措施的各种谣言、虚假信息频频出现,公众真伪难辩。世界卫生组织将这种现象称为“信息疫情”,其总干事谭德塞表示,错误信息使卫生工作者的工作变得更加困难,还转移了决策者的注意力,造成了混乱,向普通公众传递了恐惧。

  阻止谣言传播的根本途径是提升公众的信息素养。要想从根源上消除谣言,公民需要良好的信息意识,认识到信息在预防和控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重要性;更要学会如何从权威、可靠的渠道获取信息,善于甄别信息的真假,能够利用信息解决问题,即较强的信息能力;还需遵守信息伦理,不造谣、不信谣、不传谣。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伦理正是信息素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为克服重大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谣言和虚假新闻带来的危害,迫切需要提高公众的信息素养。

  提高公众信息素养是增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能力的需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素养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概念,为了找到一个涵盖信息素养、媒介素养、数字素养、信息通信技术素养等多个素养的综合概念,于2008 年6月在其总部巴黎召开的一个会议上正式提出筹划培养“媒介与信息素养”,认为媒介与信息素养是一组能力,允许公民使用一系列工具,以批判的、道德的和有效的方式获取、检索、理解、评估和使用、创造、分享所有格式的信息和媒介内容,以参与和从事个性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活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周”的主题为“媒介与信息素养公民:知情、参与、赋权”,意指媒介与信息素养有利于赋权公民并保障其知情权和参与权,具有良好媒介与信息素养的人善于利用多源信息丰富认知、促进对话、远离谣言。

  提高公众信息素养是我国国家战略的需求。《“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要求, “支持普通高等学校、军队院校、行业协会、培训机构等开展信息素养培养,加强职业信息技能培训,开展农村信息素养知识宣讲和信息化人才下乡活动,提升国民信息素养。”《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将“信息素养全面提升行动”列入八大行动之一。

  提高公众信息素养是我国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重要途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信息素养教育作为其“全民信息计划”的六大优先领域之一;其2015年出版的《媒介与信息素养教育与可持续目标年鉴》充分肯定了信息素养教育对实现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贡献。中国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随着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讲好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提升的故事、贡献中国力量,无疑有助于促进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提高我国公众的信息素养,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第一,尽快出台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政策。201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两份重量级报告——《全球媒介与信息素养评估框架:国家准备与胜任力》和《媒介与信息素养策略与战略指南》均提出需要各个国家的政策支持。如前所述,我国的《“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了“提升国民信息素养”的目标;教育部(原国家教委)于1984年、1985年和1992年先后发布了三个旨在提升全国大学生信息素养的文件,《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分别提出“学生信息素养显著提升”和“提高师生信息素养”的目标。建议由设立于教育部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牵头,组织全国专家制定我国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政策,明确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主体、对象、信息素养水平的测度、措施与步骤等,为构建我国公众信息素养培养体系提供指南。

  第二,大力培养公众信息素养教育的师资。20世纪80年代开始,教育部要求在全国大学生中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程,授课任务则由所在大学图书馆的馆员承担,但信息技术的发展引发的图书馆工作内容与方式的变化、教育与科研创新对图书馆要求的不断提高使得大学图书馆员的工作压力大大增强,每年面向全校新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乃至教师开设信息素养类课程,更使这些馆员不堪重负。因缺乏师资,中小学开设的信息类课程侧重于信息技术的运用,而信息资源的检索、分析等教学内容比较缺乏;面向政府工作人员、各行业和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极少开展,能够胜任此类教育的师资更是凤毛菱角。为此,需要尽快启动全国范围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培养工作。具体措施有:鼓励和资助信息素养教育从业者参与“全民信息计划”在全球范围内启动的“培养信息素养师资”项目,通过参与其高级研讨班和在线学业等方式接受培训;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合作伙伴开发的、提供媒介与信息素养教学工具与指南的工具包,其中,面向教育者的工具包涉及媒体和信息素养教学法、由12个模块组成的免费的面向教师的在线媒体与信息素养课程及相关教学资源等;教育部师资培训交流中心有计划、分步骤组织全国信息素养师资培训,从全国高校图书馆和科研院所图书馆、信息管理学院挑选有经验、教学效果好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开展现场授课、讨论与信息检索解决问题的案例分析与实战演练。

  第三,合作建设优质信息素养教育的资源。得益于教育部的指导与推动、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通常简称为“慕课”)的优势以及全国媒介与信息素养教师们的积极参与,在教育部主管的爱课程网、学业强国等在线开放教学平台已上线了10余门信息素养类课程,它们多由信息管理学院(系)或高校图书馆开设。建议教育部高校图书情报工作指导委员会、教育部图书馆学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整合全国的信息素养教育师资,构建信息素养教育课程的框架,针对相应受众特点,嵌入不同的学科(专业)、行业、工作与生活场景,打造面向公众的信息素养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通过权威的在线公共服务平台发布,使优质信息素养教育资源以最便捷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公民。

  第四,筹划建立中国信息素养教育的论坛。中国信息素养论坛的主要工作有:关注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全民信息计划”对信息素养教育的要求以及国际信息素养教育的最新动态,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的研究与最佳实践经验分享,探讨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的普及与提升对策,向政府提供相关政策建议,推动中国公民信息素养评测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每年在中国策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周”和“国际普遍获取信息日”等活动,推动“全民信息计划”在中国的实施,为来自两岸四地和全球的同行提供合作与交流平台。

  第五,广泛传播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国声音。推荐优秀专家到信息素养教育领域相关的国际组织,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交流与信息部、国际图书馆协会与机构联合会信息素养部,参与国际信息素养教育标准或方案的制定、担任“全民信息计划”授课专家;积极参加全球信息素养教育领域具有影响的国际会议——欧洲信息素养会议、国际信息素养会议等,讲述信息素养教育的中国故事,扩大中国信息素养教育在全球的影响。

  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图书馆学界与业界已经为提升公民信息素养教育做出了多项努力。2014年9月1日,首门旨在提升公众信息素养的 “慕课”《信息检索》在爱课程网上线,至今已开设12期,吸引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20万人;中国图书馆学会在2014、2015年和2018年年会均开设了信息素养教育相关的分会场;2019年更是密集开展了多项活动:在年会设立“信息素养与可持续发展”分会场;向其各分支机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图书馆学(协)会及图书馆发布《中国公民信息素养教育提升行动倡议》;成功举办“首届图书馆对公众开展信息素养教育研讨班”。希望全国相关领域的机构与专家携手并肩,共同促进我国公民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藉此提升公众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我国面向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管理能力以及国家治理水平。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