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城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今日开始环评公示。记者了解到,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从环境保护角度对轨道交通建设规划进行分析,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
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 分别为济南西站、西周家庄站
随着环评公示,我市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也浮出水面。两纵一横总长度为98千米的三条线路,既贯穿了我市济南西站、济南站、长途汽车站、国际机场等几大交通枢纽,又连接西部新区、东部新区、老城区等几大城市片区。
具体来看,R1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北向南依次为:于家庄北—济南西—大杨庄—王府庄—赵营—长清大学城—园博园—前大彦—池东,共9个站点。
R2线为东西横向,其站点从西向东依次为:小高庄—于家庄—济南西—文化中心—西二环—纬十二路—济南站—历山路—南全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韩仓—郭店,共13个站点。
R3线为南北纵向,其站点从南向北依次为:龙洞—孟家庄—龙奥—奥体中心西—丁家东—盛福庄—西周家庄—工业北路—王舍人—裴家营—新东站—滩头—川流—遥墙机场,共14个站点。
值得注意的是,三条线路中有两个换乘站点,分别为R1线与R2线之间的济南西站,R2线与R3线之间的西周家庄站。其中,R2线充分发挥了利用既有铁路建设城市轨道交通的思路,利用了闲置的五七铁路专用线和既有胶济铁路走廊,既可以减少对现有公共资源的占用,又能够降低投资。
充分考虑对泉水影响 主要以地面线路为主
此前,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研究已经完成并通过专家评审。记者了解到,研究报告在探明我市地下水分类和泉水成因的基础上,划定泉水保护敏感区具体范围为经十路以北、明湖路以南、历山路以西、顺河高架路以东的区域。轨道交通地下工程一般深埋在15米以内,而泉水保护敏感区以外石灰岩埋深均在15米以下,因此我市绝大部分地区和路段可修建地下轨道交通。
从目前三条线路来看,其规划充分考虑到轨道交通建设对泉水的影响。虽然三条线都采用下穿敷设与地上敷设相结合的方式,但除了轨道R3线在龙洞至济南市新东站主要以地下为主以外,其余两条轨道线路则主要是以地面线路为主。
其中,R1线从北部起点于家庄北至王府庄路段采用下穿敷设方式,其余线路采用地上敷设方式;R2线从西部起点小高庄至二环西路、纬十二路至生产路路线,采用局部下穿敷设方式,其余线路采用地上敷设方式;R3线从南部起点龙洞至新东站采用下穿敷设方式,新东站至机场采用地上敷设方式。
特别是贯穿老城区的R2线,从二环西路向东一直到终点,利用既有铁路建设,全部为地面线路。不仅如此,在R1线玉符河一带,自王府庄站开始向南一直到终点,也采用地上敷设的方式,可以很好地保护我市的水源地。
对规划进行环境优化达到多种效益统一结合
据悉,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评报告是国家发改委审批之前的要求,环评报告完成后,要上报环保部,通过审查后,可以作为轨道交通规划优化调整和实施的依据。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城市轨道交通》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环境影响评价依据,主要为国家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国家与地方环境保护相关标准、行业规范、城市规划相关资料、建设项目工程资料,以及轨道交通线网或建设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相关资料。
在评价内容上,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并覆盖施工与运营的全部过程、范围和活动。建设期包括施工准备及施工期;运营期包括运营初期、近期和远期。轨道交通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城市生态和社会经济的影响,二是对沿线区域声、振动、电磁、地表水、地下水等环境要素的影响。
此次我市委托的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全国大型综合甲级勘察设计企业,也是全国首批获得“工程设计综合资质甲级”的企业,自1992年以来始终位于全国勘察设计综合百强单位排名前列。
记者了解到,这家公司曾经在2009年为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做过环评。在其《贵阳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指出环评工作主要是分析建设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各专项规划的协调性和相容性,分析规划实施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以及规划的外部环境制约因素,对规划的总体布局、建设规模、实施方案进行环境优化,确保轨道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此外,还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规划的可行性,为规划实施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为决策提供依据,为规划实施阶段的项目环评提供技术指南,协调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