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解报废汽车是个力气活,马刚费力地抡着大锤拆解油箱。
- 刘现忠干这一行已经29年,虽然工作比较繁重,但他非常乐观。
- 刘卫东正拖着拆解好的车门放到指定位置。
- 刘现忠用气焊将报废汽车的车门切割掉。
切割时,气焊里冒出的火焰温度高达1000℃,衣服上早已满是窟窿,皮肤上也有不少疤痕。切割油箱附近的生锈螺丝,离油箱只有不到半米距离,随时存在爆炸危险。这些很多人远离的工作,都由汽车拆解工来完成。
5月2日,记者来到淄博市高新区福利汽修厂时,几个拆解工正忙着对付那些“大家伙”。诸多程序中,最精细的工作要数气焊工。刘现忠今年50多岁,做气焊工已经29年,有时仍会被火舌燎到皮肤。拆解油箱部分最让人担心,因为部分车辆年久失修,单纯拆解很难操作,刘现忠只能拿着气焊在油箱附近切割。如果油箱里还有油,就存在爆炸的危险。工作时,刘现忠会戴上厚厚的皮手套、墨镜和灰色帽子,全副武装,看起来很酷。
纪华和刘卫东是聋哑人,他们有20年从业经验。纪华的工作比较单一,在气焊切割部位浇水降温。这样的工作,每天要重复上百次,手麻腰疼是常有的事;刘卫东今年40多岁,负责内部拆解、卸掉车门。
拆解工作看起来简单,而实际操作起来却非常繁琐。光是内部拆解,就常常让他们累到筋疲力尽,再加上气焊高温的烘烤,让他们锻炼出了异于常人的忍耐力。
程序虽繁杂,一辆汽车的拆解用时却不长。仅仅一个小时,刚刚还完整无损的汽车,就被拆得七零八碎了。据介绍,一般拆解一辆车只需四个人。一人负责切割,一人负责降温,一人整理被拆解的零件,还有一人开铲车配合他人翻动车辆。据了解,该厂一年拆解1000辆废旧汽车,每天拆解数量不一样,多时十几辆,少则三四辆。
“我们有时把汽车看成是变形金刚,拆解时就多了几分趣味。尽管对汽车而言有几分残忍,但当车辆走向生命终点时,只有拆解,才能保障人们的安全。”拆解工人刘现忠说。这个力气活儿工资不算高,过去工人们每月能领到千元,今年工资才有所上涨,大约两千元了。据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回收的车辆主要来自公交公司和企事业单位,私家车很少,而随着企事业单位车辆减少,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在下滑。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厂50多名工人中,仅残疾人就占了30多个,多是聋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