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济南第一书记"跑"出暖情民意

来源:舜网-济南时报2012年12月10日【评论0条】字号:T|T

  12月1日,冬日缓升,寒气袭人。

  古老泉城北侧,黄河水奔流不息。流淌了几千年的河水将这座城市分为两部分,河南岸是日新月异的现代化新城;河北岸,是已感觉到强烈时代变化气息却仍未明显改变的古老村庄。

  与以往的平静不同,村庄内的躁动气息越来越浓。求新、求变、求富成为村民共同的渴望。

  将渴望变成现实的行动,是多数村民早出晚归,进城务工。他们一边感受着城乡巨大反差,一边为改变现实风餐露宿。

  奋斗是为了改变。之前,这种改变的动力多来自于村庄内部。今年5月起,济南市委、市政府实施“千村(社区)提升”工程并选派“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其中,在黄河北的14个村,天桥区选派了26名“第一书记”。这为村庄快速发展作出强有力的外部支撑和高层铺垫。

  这种铺垫最初到来时,许多村民报以不解或漠视。

  半年过去,漠视化作无限感激,并从心底涌出丝丝暖意。

  村口老路的集体记忆

  土路被大雨冲出很多“坑”,大得里面可以躺个人

  6:00左右,东方泛白,黄河北农村开始醒来。

  9:00,大桥镇大王庙村,几名村民懒散地在村口拉家常,见有外人进来,探了探头,打量着。村口是3条崭新的水泥路,说起这路,59岁的王秀荣有很多话:“现在修好了,来包村的王书记修的,还是水泥路走着舒服。”

  村口老路出行难,曾是全村600多人的集体“噩梦”。王秀荣说,以前每次下大雨土路上都会被冲出很多“大坑”。“坑可大了,躺个人进去都看不见,车根本没法走。”

  王秀荣口中的“王书记”,是天桥区环卫管护中心党总支书记、驻村“第一书记”王封军。进村后,他跑了很多单位,争取到资金近40万元。很快,3条进村土路全都变成水泥路……

  这个过程并不容易。当初走访村民,提到村口经年未修的泥土路,王封军说“我想办法,一定要把路修好”,结果被村民嗤之以鼻。“修路?这么多年没修了,你能修好?”有村民质疑。

  现在半年过去了,提起这一“不愉快的对话”,王秀荣憨憨一笑,眼睛眯成一条缝。如今,在村内几乎每一家门口,还没拉上几句呱,一杯热茶就会递到他手里。

  天桥区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表示,截至目前,全区到村任职的“第一书记”共协调帮扶资金200万元,为村里修建、硬化道路4400米,帮助8个村新建修缮办公场所,帮扶困难党员群众103人。

  古老村庄的最初印象

  “以前不知道第一书记来干什么,现在知道了”

  “第一书记”来了,看得见的改变,不止是路。

  大桥镇齐家村。村委会大院焕然一新,村民有了休闲活动场所,冬日里60岁以上的老人都获赠了羽绒被……说到天桥区环保局副局长、该村“第一书记”李传东,74岁的村民柴玉芳呵呵一笑,“以前碰见也不认识,这回可认识了。”

  大桥镇小店村。47岁的杨泽英经常在外打工,对村里的事不是特别清楚,但她知道,村子西边那个大院的主体已建成,这将是村两委的新办公场所,也是村里人休闲活动的好去处,里面将设棋牌室、活动中心等。小店村书记李全文说,这是天桥区城管(执法)局副局长、小店村“第一书记”魏吉荣协调资金17万元新建的,院内共有13间房子。

  桑梓店镇北董村。小广场已建好,崭新的健身器材旁,孩子们在嬉闹。62岁的张开芳从家里出来。“以前不知道‘第一书记’,现在知道了,就是陈书记,刚给村里修了小广场。”陈书记是天桥区建委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陈学勇。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村里办事有“规矩”、有制度标准,是“第一书记”忙碌的大事。在一些村居,由于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加之上级监管力度不够,造成村居事务管理混乱。“一些事情本来不知道该走什么流程,看到墙上的制度规定后就明白了。”说起村里的事,村民如是说。

  制度上墙、宣传落实,也使得村民开始关注起“政治”。他们有时也能聊起区里倡导的“一报四议两公开”工作法:重点突出“一报”环节,做到监督关口前移。凡涉及村(居)集体资产处置、重大项目谈判、重大资金开支等事项,村居党组织决策前必须向街镇党(工)委报告,由街镇帮助村居进行风险评估,经街道批准后按照村(居)党组织提议、“两委”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居)民代表大会决议的程序进行民主决策。

  绿色蔬菜进城的尝试

  黄河北蔬菜将直达餐桌,买菜也像订报一样方便

  近来寒流突降,大桥镇焦集村路上少有行人,风吹过,路边光秃秃的树木更显萧条。

  在村内蔬菜大棚里,绿色蔬菜盎然生长。村庄求富的渴望,在大棚内发酵。

  1日,焦集绿色无公害蔬菜基地,村民丁文兴的蔬菜大棚里,温度高达15℃。

  丁文兴是老大棚种植户,今年种的山芹,一直是自己联系客户批发。当记者问市场不景气时怎么办?他眉头略锁,“没办法,只能贱卖。”

  像丁文兴一样,这里的大棚种植户蔬菜销售一直都是单打独斗。为此,天桥区委办公室政研室副主任、驻村“第一书记”栾长征调研后,勾勒出一个“抱团闯市场”的思路。

  不过焦集村没有集体收入,没有发展资金。栾长征决定借壳下蛋。他协调焦集村蔬菜协会与一家销售放心菜的品牌企业签订蔬菜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推出“天桥焦集农产品配送卡”,本月起只需拨打服务电话,绿色蔬菜就能通过物流,直接送到济南市民家中。一场借助现代流通市场致富的运动就这样悄然拉开。这场运动也是天桥区破解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的一种有效尝试。

  据统计,天桥区黄河北120个行政村大多数集体经济收入微薄,“空壳村”占总数的70%。该区组织部相关负责人称,他们通过教育培训、示范引导以及建基地、建协会等途径,打造经济发展优势项目,多条腿走路,增加农民收入。

  此前,天桥区委书记毕筱奇走访黄河北村庄时,也曾提出硬性要求:“相关派出单位要对帮扶村给予直接支持,有钱的出钱,有物的出物,有信息的出信息。”他表示,天桥区将继续提出具体帮扶措施,特别是在帮扶资金硬指标上,不要再出现空白。不仅要投资帮扶农村建设,还要帮助其自身经济‘造血’。相关单位帮扶必须拿出真金白银,不见成效,誓不罢休。

  一个家庭的重生

  儿媳出院,总算缓了口气67岁的他又开始忙起来

  外人走进桑梓店镇大马村,村里的狗迎面狂叫,算是打招呼。老树依然守在屋旁,冷风吹过瑟瑟作响,只是寒意不再。温情,在黄河北古老村庄里蔓延。

  1日,零下2℃。走过一片光秃秃的老树,来到一处院落,67岁的马长明迎了出来。他的儿媳焦焕金戴着医疗护颈,坐在空旷的屋子里,看到有人来,慢慢起身。

  前不久,焦焕金突患大脑压迫神经疾病,花去家里全部积蓄。儿子残疾、两个孙子都在上学,一家生活突现无助,马长明陷入一片茫然。

  让他没想到的是,外人李玉荣的进村,会给他们家带来福音。李玉荣是天桥区人社局副调研员、驻村“第一书记”。他和副书记刘洪军入户走访时,知道了焦焕金的事。很快,一场捐款活动举行,当天在村里小广场上,近300名村民捐款15000元。医疗费有了着落。

  出院后,焦焕金在家养病。马长明每天早上5点外出打工。这个家又开始了充满希望的忙碌。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