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桶员”杜美正在检查垃圾桶内的分类情况。

  小区内设有垃圾分类暂存点。

  济南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中,近来,历城区一小区有了“大动作”。作为济南首个生活垃圾四分类试点小区,该小区不仅实现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干垃圾、湿垃圾的分类闭环处置,还通过先进的设备省去了湿垃圾的装运环节,实现了就地“变废为宝”。8月22日,记者探访该小区发现,参与垃圾分类的居民已超过千户。此外,该小区还设有“督桶员”,督导居民准确分类。多方努力下,小区的湿垃圾减量超过85%。

  生活垃圾“干湿分”,小区超千户居民参与

  目前垃圾分类工作正如火如荼地推进着。虽然对小区居民还没有强制要求,但家住历城区名辉豪庭小区的孙先生已经在自家进行垃圾分类三个多月。

  8月22日,记者来到孙先生家中,发现其厨房一角摆放着两个垃圾桶,一个套着黑色的塑料袋,一个套着灰色的塑料袋。

  据了解,为了便于居民分类倒垃圾,小区物业专门为每户配备了两个这样的垃圾桶,居民可以先将日常生活垃圾分好类别再投放。孙先生说,为了在扔垃圾的时候能够快速区分,同时保证分类的准确性,他想到了通过垃圾袋的颜色来区分的办法。“这个套黑色袋的垃圾桶装的是湿垃圾,灰色的是干垃圾。”孙先生说,湿垃圾桶里主要是瓜皮果核、厨余剩菜等,为避免天热招致蚊蝇,每天都要清理一次,干垃圾桶里装的是食品包装袋、保鲜袋等。

  “我接触垃圾分类时间比较早,觉得这是一个趋势,就想在家里先分着。开始还会分错,久了就熟悉了。”孙先生说。

  将垃圾“干湿分”后,孙先生会将湿垃圾和干垃圾分别投放到小区楼下的垃圾桶里。此外,他还会将可回收垃圾和有害垃圾提前分类,投放到小区里对应的智能处理箱内。

  据了解,目前该小区已有超千户居民参与垃圾分类。

  3名“督桶员”现场指导,投放准确性极高

  见袋子里的垃圾快满了,孙先生提着两袋垃圾下了楼。在将干、湿垃圾分别投放之前,一名穿蓝色马甲的女子向他做了一个手势。

  “这是检查我扔的对不对。”孙先生说。

  女子名叫杜美,今年55岁,是该小区的“督桶员”。顾名思义,就是监督垃圾桶投放情况的人。

  上个星期,杜美以志愿者的身份成为小区3名“督桶员”之一。“工作就是教居民垃圾分类,主要是干湿垃圾的区分。平常居民来倒垃圾,我们要看看他们投放的垃圾分没分类,分得对不对,不对的话要给他们讲明白,再分开投放。”杜美说。

  “比如居民把塑料袋扔到湿垃圾桶,我们得给他挑出来,再放到干垃圾桶里。”杜美说,经过督导,居民投放的准确性越来越高,极少有人错误投放。

  据了解,像杜美这样的“督桶员”每天需要工作4个小时,“上午7点半到9点半,下午5点半到7点半,这两个时段是居民投放垃圾的高峰期。”光大生态资源公司负责名辉豪庭垃圾分类运营项目的黄磊说,小区共有43个单元楼,设置了43个垃圾分类点位,包含100多个垃圾桶,目前试点4栋居民楼,涉及5个点位,“3名督桶员通过循环督导的方式,督导居民分类投放。”

  “这几个点位每天日产生活垃圾在300公斤左右,通过前期的入户宣教和督桶员的努力,居民逐步形成了分类的意识,虽然现在参与率还没有达到100%,但已有超过一半的居民自觉进行垃圾分类了。”黄磊说,下周他们将逐步对剩余单元楼的居民开展干湿垃圾分类宣教和督导,逐步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分类的正确率。

  投放可回收垃圾,1-2个工作日钱款到账

  除了干湿垃圾分类外,该小区里还设有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的分类处置设施,真正实现了四分类。

  在小区南侧设有一座“智能分类亭”,居民可通过扫描二维码的形式,将可回收垃圾投放在机器里,机器将自动称重并计算价格,返钱到居民的个人账户里。

  “居民在机器上扫描二维码登录,选择投放的可回收垃圾类别,包括纸盒、报纸、书本杂志、透明塑料皮等。”黄磊向记者演示了整个操作流程,他点击选择纸盒后,屏幕出现了“0.8元/公斤”的字样,“这就是纸盒的实时市场价格,点击确认后箱门打开,同时出现一张二维码的纸片,我们将纸片贴到纸箱上,将纸箱投放到箱子里,系统会自动称重并计算价格,这样就完成了一次投放。

  “二维码是为了落实投放人的信息,1到2个工作日后将钱支付给投放人,而且居民不用担心可回收垃圾会‘缺斤少两’,机器会准确地计量。”黄磊说,为了照顾一些不会使用微信的老人,小区物业会上门给老人办理相应的卡片,刷卡后同样可进行可回收垃圾的投放操作。

  此外,小区还设有分类暂存点。“小区共设有5台可回收垃圾的智能回收机,每天可回收垃圾的重量在300公斤到500公斤之间,有时候无法第一时间全部运出去,因此设置暂存点,达到一定量由封闭式厢式货车直接运至处置中心。”历城区城管局相关负责人说。

  在有害垃圾方面,黄磊表示,通过红色的智能回收机回收后,进行暂存,后期将送到对应的处置中心处理。

  厨余垃圾就地处置,湿垃圾减量超85%

  末端处理设施的完善将极大促进垃圾分类的推进,记者了解到,济南的垃圾分类将采取“末端倒逼前端”的模式。而目前,名辉豪庭小区已经实现了生活垃圾的就地处置,小区南侧的垃圾中转站经过打造,已升级成社区垃圾处理中心,实现干垃圾和湿垃圾分离处置。

  据了解,经过分类投放的干垃圾经过中转站压缩,密闭运输等环节,送至垃圾处理厂焚烧发电。对于湿垃圾的处置,小区则专门引进了一台处理设备。

  “这台厨余垃圾(湿垃圾)生物化处理设备是济南乃至全省首台投入使用的,全流程进行自动化处理,最终将厨余垃圾处理为有机肥和水气,水气达标排放,有机肥又被我们叫做‘营养土’,可以作为园林绿化的肥料。”黄磊说。

  随后,一名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厨余垃圾的操作流程,按下“倒料”键后,装有厨余垃圾的垃圾桶自动升到一定高度,将垃圾倒入设备,“里面有螺旋进料装置,倒进去的垃圾被破碎、分解,如果桶内的垃圾分类得不彻底,也会自动分离出来。”工作人员说,“分解完成之后形成残渣,经过微生物好氧发酵技术,最终会形成‘营养土’,在源头将湿垃圾进行减量化、资源化处理。”

  据悉,该设备日处理垃圾能力达到3吨,目前湿垃圾日处理量为0.5吨。“设备投入后,湿垃圾减量达到85%以上。”黄磊说,“大概一吨的湿垃圾最终只会生成150公斤的有机肥。”

  相关新闻>>

  济南明年年底前,基本建成垃圾分类系统

  针对名辉豪庭小区的垃圾四分类试点工作,济南市环境卫生科学研究所工作人员窦颖慧表示,该小区湿垃圾的就地处置是济南垃圾分类的“亮点”,后期如果有合适的条件,想进一步推广。

  2018年3月份,《济南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总体方案》出炉。根据该方案,到2020年年底,全市形成较为完备的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系统;公共机构及相关企业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100%;在垃圾进入焚烧和填埋设施前,可回收垃圾和易腐垃圾回收利用率合计达到35%以上;建立垃圾分类相关法规制度和标准体系,通过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垃圾分类试点建设,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垃圾分类模式。

  窦颖慧说,“根据方案,针对一些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将强制垃圾分类,针对居民小区,是鼓励垃圾分类。”

  “目前,济南的垃圾分类工作正在推进中,包括相关的立法工作。”窦颖慧说,“长清马山镇建造的厨余垃圾处理厂马上就要投入使用,有害垃圾的处置方面,大概九月末到十月初将会对有资质的企业进行招标。”

  济南市城管局局长、党组书记王道忠曾表示,济南垃圾分类建设将分四步走,推动末端处理建设倒逼前端,基本上到2020年上半年能达到住建部关于垃圾分类的要求。济南市是全国垃圾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之一,下一步,济南市城管局针对存在问题,将实现垃圾分类同步、同频、同时推进,真正做到垃圾减量化、驻地化,真正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良好的社会状态。

  (生活日报记者 李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