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如何真正为敢干事者“兜住底”

  今年,一份1065字的文件让山东济南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

  这份名为《关于支持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立容错免责机制的实施办法(试行)》的文件,实质是“为敢想的人‘开绿灯’,为敢干的人‘兜住底’”。文件明确了“除重特大安全责任事故和严重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责任事故外”,可免予追究有关人员责任的4个条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符合中央大政方针和省、市党委政府决策精神的;按照实际情况经过民主决策程序的;没有为自己、他人或单位谋取私利的。文件还提出“对免予党纪政纪处分的干部,不影响其提拔任用”。

  对于济南的干部形象和施政环境,这个实施办法犹如一石击水,极具深意。

  “很多外地来的领导,都说济南的干部非常忠厚,但话锋一转,说比较保守……我们有些同志过于中庸,中庸是种境界,但是不能用中庸来掩盖平庸,无所事事不能说是中庸之道,是平庸之道。”4月29日,济南市委书记王文涛在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大会上直言。

  在王文涛看来,建立容错免责机制是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热情的重要制度保障。

  不只是济南,中国青年报·中青在线记者梳理发现,截至目前,山东已有多地建立了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并出台相关办法。“容错免责”能否真正为敢干事者“兜住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