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银行不良率连涨14季度 山东等15省有了坏账银行

  8月初,银监会公布了新一批5省份参与地方资产管理公司试点的名单,分别是山东、湖北、宁夏、吉林、广西;加上此前的10省份,共15省份已拥有地方资产管理公司。

  由于这些资产管理公司主要以收购银行不良资产为主营业务,因此其又被形象地称为“坏账银行”。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大,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务负担较重的背景下,地方版的资产管理公司试点省份扩容被许多业内人士解读为将有助企业盘活资产、促进实体经济发展。

  银行业不良率连续14个季度上升

  银监会8月10日公布数据显示,2015年二季度末,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10919亿元,较上季末增加1094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1.50%,较上季末上升0.11个百分点。这是银行业不良贷款连续反弹的第14个季度,不少业内人士预计的“二季度拐点”并未出现。

  截至8月17日,已公布的上市银行半年报显示,平安银行(000001.SZ)的不良贷款余额约157.29亿,不良贷款率1.32%;华夏银行(600015.SH)的不良贷款余额136.68亿元,不良贷款率1.35%;南京银行(601009.SH)的不良贷款余额约19.4亿,不良贷款率0.95%。在行业分布上,华夏银行不良贷款主要集中在批发和零售业、制造业;南京银行的不良贷款多集中于建筑业、制造业和批发零售行业。在地区分布上,上述两家银行的不良贷款均集中在江浙沪一带。

  而据今年7月下旬毕马威发布的《2015中国银行业调查报告》显示,自2014年第一季度以来,国内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每季度平均增长0.0875个百分点,上升势头有加速的现象。

  专家:互保贷款频违约为江浙沪不良贷款主因

  追溯金融体系内不良贷款的源头,企业改革专家周放生认为在于过去不当的经济刺激政策。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过去的经济刺激政策带动银行和地方的配套政策和资金,总和或超过20万亿。

  “在这样的刺激政策下,过去多少年都批不出来的项目,(当时)几天就批出去了,而银行在行政推动力的影响下大量放贷,对于企业来说,申请项目、拿到贷款都变得极为便利,这就助长了大量不够优质的项目集中上马,为现在不良资产和不良贷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周放生说。

  周放生认为,不良资产的快速集聚,国企和民企都有责任。不少央企追求营业收入的扩大而非效益的提高,而产能的提升很大程度上依赖贷款。民企在经济刺激的形势下以为市场无限大,就通过互相担保的方式获得银行贷款,寻求规模的扩大。

  针对华夏银行和南京银行不良贷款多集中在江浙沪地区的情况,周放生认为,江浙沪很多民营企业在贷款时采用“互保、联保”的方式,A给B担保,B给C担保,C回来又给A担保,如果一家企业出问题,连带很多家企业,企业一倒一大片,都成了不良资产。而扩张过快的企业由于高估了市场的空间,产品卖不出去,最终没有办法还贷,也造成了银行的不良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