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电话的人是65岁的李传山,历城区西营镇佛峪村村民,打电话是为了表扬村干部。此事要从西营镇开展的城乡环卫一体化达标评比说起。为督促工作提高质量,当地镇政府规定,辖区38个村中,凡是首批通过镇政府组织的城乡环卫一体化验收的,一律奖励3万元。在5月底公布的首批达标名单中,曾经以柴堆和羊粪遍地着称的佛峪村竟然得了第一名。这让村民们心里乐开了花。佛峪村有298户,997口人,群山环绕。靠山吃山,几乎家家户户都养山羊。房前屋后堆满柴火垛、羊肠土路上粪便随处可见、雨后出门鞋上沾满泥巴……这是佛峪村曾经的真实写照。

  谈起佛峪村发生的变化,西营镇副镇长李佃文介绍,去年年底佛峪村村两委换届后,村民耿道国和耿忠生分别成了村支书和村主任。每天,两人带领30个村民,推土机、地排车、铁锹齐上阵,先清理出一条示范街,后来更多的村民义务加入到清理队伍中。1个月的集中清理后,村里完全变了样。

  2014年3月至6月,我市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集中清洁行动,整治重点主要包括村庄内外环境、乡镇驻地与集镇综合整治、道路沿线环境、河渠沿岸环境等内容。现如今,和佛峪村一样,全市4608个行政村在村容村貌、基础设施、乡村道德、公共服务、生态绿化、文化惠民等方面实现了新突破。

  有钱办事——“搞城乡环卫一体化和村庄美化离不开资金的投入。从我市情况看,绝大部分县(市)区有这样的实力和条件,要宁可少建一些其他工程,也要把钱投在农村、治理农村脏乱差上。”

  7月17日上午,大李村村北头,清澈的景观池塘、门前的小花坛、一条条柏油路、路旁整洁的垃圾桶……恍若置身城中某小区。

  曾经,池塘是一条臭水沟,是村民们最不愿意呆的地方。“根本站不住脚,大白天花蚊子咬人,大人小孩都不愿出来”,住在池塘边的村民李学顺最有发言权。后来,池塘里养了鱼,池塘周围的泥泞路修成了柏油路,周围还建了一个文化广场和一个污水处理站。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设施建设是关键。目前,全市建立了以财政投入为主、向农民收费为辅的资金保障机制。历下区、市中区、槐荫区将近郊街道全部纳入城市化管理,建立区财政为主的资金保障机制;天桥区区级财政承担了全部设施建设费用和乡镇50%的运行费用;历城区正制定南部山区的专项规划,重点支持,完善长效机制;长清区每年列支300余万元,为农村保洁员每人每月补助100元,高新区投入2500万元在区内实行村居道路保洁全覆盖;章丘市确定每年拿出3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卫一体化;平阴县投入1200万元,建设了5座高水平的转运站,每年列支3000万元用于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济阳县出台了收费标准,采用“一事一议”的方式,规范收费,县财政还承担了乡镇50%的运行费用;商河县在全市率先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完善了三级筹集资金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