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公共自行车历经三次失败,政府无主导是“流产”主因

  不管是市中区的公务自行车,还是章丘市的公共自行车,在济南都不算新鲜事物。在此之前,济南公共自行车推行已经历了三次失败。

  2008年5月,济南首次推行公共自行车。当时,这个项目由一家国际传媒公司承接,筹划耗时近2年,由于在网点设置和运营模式上出现的种种问题,在试运行时,网点和车辆的租赁网络均未一步到位,异点还车也不能完全实现,因此,这个项目在运营2个月后便夭折。

  2009年10月,在十一届全国运动会期间,商人郎列衡曾购置了1000辆自行车,免费提供给全运会各场馆,并希望借全运会之势,在济南再次推广公共自行车。然而,全运会结束后,相关部门以无处停车为由,使得项目再次搁浅。

  2013年4月,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三个景区门口再次出现公共自行车的身影。但是,这100辆公共自行车的使用却并没有像预想中的火爆。究 其原因,和自行车使用过程中的诸多要求有着莫大的关系:使用者除了要交500元的押金之外,还必须有景区套票和个人身份证;使用时长不能超过一个小时,下 午5点前必须归还;骑行范围仅限大明湖、趵突泉和五龙潭三个景点之间,而且不能进入景区之内。

  从这几次失败来看,公共自行车缺少的正是政府部门的主导。山东省政协常委邓相超认为,对济南市内五区来说,要推广公共自行车,必须由市政府出面 整体运作,全市统一布点推广。全市联网、统一设备、进一步扩张网点等一系列规划,都需要依靠政府牵头来解决,没有政府的规划,公共自行车项目就很难做大做 好;如果没有专业统一的管理,难免会出现“有卡没车骑,骑车没地放”等问题。邓相超还以济南2008年推广公共自行车的失败为例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当初 这家国际传媒公司仅在机场、济南日报社等几个地方进行布点,根本没有形成系统的交通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