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记者从山东省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两年攻坚战”竣工总结大会上了解到,截至9月20日,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全面完成42万眼机井通电、7276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升级和432个村的动力电改造,累计投资174亿元,惠及全省一千多万人口。2016年6月,国家电网公司与山东省政府签署合作协议,明确加快推进“井井通电”工程、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村村通动力电工程,并就推动配套政策和资金落实、建立电网建设长效合作机制等达成共识。国网山东电力将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两年攻坚战”列为全年重点工作之首,秉承卓越争先理念,举全局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工程建设,有力促进了全省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
灌溉用电“井井通”,促进农民节支增收
2017年6月23日,覆盖山东全省101个县(区),2.4万个村的42万眼机井通电任务圆满完成,可灌溉农田4183万亩,累计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93578公里,新增配变43410台,新增变电容量4827兆伏安。
山东是农业大省,机井抽水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渠道。“机井通电前,我省农民多靠柴油机抽水。使用同等规格的抽水泵,用电比用柴油每小时省6到8元,同时还能减少污染物排放。根据测算,本次机井通电后,全省每年可替代燃油63.5万吨,为农民节约农灌支出约25.1亿元。”国网山东电力运检部负责人介绍说。
山东实施的42万眼机井通电的工程量位居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第一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情况,国网山东电力创新研发自动化装配平台,组建工厂化装配车间,将配件提前在车间预制预装完成,配送至现场直接使用,将“零散式”人员现场施工转变为“流水线”装配化施工,单体工程现场施工时间平均缩短2.1天,施工效率提高33%,工程一次成优率达到95%以上。
机井通电工程不仅要“建的放心”,还要让老百姓“用的舒心”。今年8月份,国网山东电力与国网电商公司合作,推出“井井通电”自助合闸复电功能,该功能实现了随时远程停复电,使广大农村客户和供电员工从此告别了机井灌溉必须手动合闸的历史,将“互联网+”和共享经济的便利带到了田间地头。
中心村用电“户户稳”,助力农业产业升级
2017年9月20日,山东完成7276个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新建改造10千伏及以下线路23782.13公里,新增配变14557台、新增配变容量3508兆伏安,惠及人口1378万人,减少低电压用户2.6万户,减少重过载台区452个,农网供电质量和供电能力大幅提高,为农村路、水、医疗和教育的建设提供了基础支撑,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近年来,一边是养殖业、加工业,旅游业的快速兴起,一边是空调、电磁炉等大功率电器的全面普及,在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的双重增长下,出现了越是富裕村、中心村,越容易发生用电“卡脖子”、低电压的现象。
“在有限的资金下,既要满足农民生活改善,又要留足产业发展空间,这就要求投资更精准,改造更科学,做到因城实策、因地制宜。”国网山东电力运检部负责人说。
2016年,国网山东电力按照国家电网公司典型设计,在与地方政府充分沟通的前提下,选取包括农业型、商业型、工业型、旅游型、综合型在内共17个小城镇和中心村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为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中心村改造提供了不同的“模板”。
为了确保各地工艺质量与示范工程“一模一样”,国网山东电力先后组织六期7347人次专题培训,宣贯技术导则、典型设计、标准工艺和标准物料等内容,施工过程中,组织各地市供电公司开展交叉互查,管控现场安全、工艺质量,确保标准化建设成果应用到工程建设全过程。
动力用电“村村足”,增强扶贫造血功能
2017年7月31日,山东完成432个村通动力电工程,新建10千伏及以下线路434.96公里,新增配变324台,新增配变容量55.3兆伏安,惠及贫困人口22.543万人,为我省脱贫攻坚提供了强大动力。
动力电也叫三相电,主要应用于机械、搅拌机、电动机等用电,对于贫困地区加快招商引资,发展特色养殖、种植产业具有支撑保障作用,是推动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的关键环节。
国网山东电力站在服务扶贫攻坚的高度,倒排工期,编制里程碑计划,建设初期按周、攻坚时期按日统计工程进展,编发工作通报,定期对进度较慢的单位进行问责。根据物资到货情况和施工环境,合理调配施工力量,优化施工工序,具备条件一个,开工一个,全力以赴推进工程建设。
为确保这项民心工程经得起历史的检验,国网山东电力以信息系统台帐齐全、设备送电正常、具备装表后立即送电为合格竣工状态,对每一项工程实行企业和政府双重验收,双重把关。项目和监理单位及时开展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实行终身负责制,做到过程创优、一次成优。
在加快改造的同时,国网山东电力还对涉及扶贫产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加快业扩办理手续,缩短供电方案答复时间,确保配套电网工程与客户受电工程同步建设,保障客户接入需求,扶贫产业项目“动力”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