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10月6日第一次无偿献血至今,无偿献全血6次,机采血小板60次,两项共累计献血70000多毫升。如果按400毫升可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来计算,这些血可以挽救100多个人的性命。默默献血的,是临沂费县探沂镇刘庄初级中学的老师王西军。从他身上流出来的鲜血救活了无数个生命。他所献的全血及血小板救助过白血病患者、刚刚分娩的产妇、做完手术的老人,甚至还有刚刚出生的婴儿……

王西军(中)到临沂马厂湖敬老院志愿服务。王西军(中)到临沂马厂湖敬老院志愿服务。

  “我是O型血,可以救助各种血型的人”

  王西军出生于1976年,是费县探沂镇刘庄初级中学的一位普通老师。1995年,王西军从费县师范毕业回到老家乡镇中学任教。他为人和蔼,教学认真,很快得到了同事和学生们的尊重。

  2001年,国庆假期,王西军和朋友一起来到临沂人民广场,无意间发现广场周边有一个献血站,出于好奇,王西军和朋友来到血站了解情况。得知自己是O型血可以救助所有血型的人后,王西军和朋友当场决定义务献血。

  “第一次献血,工作人员建议献200毫升。回来后,我觉得献血可以救很多人的命,下次还要再去。”说到第一次献血,王西军这样说到。

  “当时咱献的是全血,不知道还可以捐献成分血(通过血细胞分离机单独采集出某种血液成分,目前最普遍的是机采血小板)。”王西军告诉记者,全血献了四五次之后,他了解了更多的献血知识,也开始捐献成分血。

  大巴转公交,献血一次来回要花五六个小时

  王西军家住费县探沂镇刘庄初级中学附近,每次献血都要早起赶大巴车到汽车站,再转乘公交到血站献血。

  从芍药山有趟到临沂的大巴车,王西军算好献血的日子后,要早早起床赶上这趟大巴车。“献血时间最晚到11点,光乘车、转车最少要花一个半小时,要再等车,这一单趟下来就得两三个小时。”王西军告诉记者,为了不错过献血时间,自己总会在献血的日子起个大早。

  据学校的老师们介绍,王西军现任八年级两个班的语文老师,也是四班的班主任,平时工作很忙。无论多忙,王西军总会提前安排好工作,上午献血,下午匆匆赶回学校继续上班。周围很多同事根本不知道他到底什么时候又去献血了。

  “以前我是周二去临沂血站,因为那时候周二下午没课。现在改到周四了,周四下午有作文课,我也可以趁孩子们写作文稍作休息。”就这样,献血成了王西军的一项事业,一直坚持了13年多。

  爱心相互感染 我愿做“星星之火”

  1995年,刚刚踏上教学生涯的王西军带着满腔热血想要培育更多的乡村孩子。学生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王西军自掏腰包给学生交学费。有公益活动,王西军主动参与和大家一起去帮助更多的人,他一次又一次努力感染了身边的同事、朋友,还有学生们。

  在王西军老师的带动下,周围的同事也开始积极参加无偿献血。其中,同事王京超、王丽军两位老师还分别获得了临沂市无偿献血金奖和全国无偿献血奉献金奖。学校的老师、学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加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

  “年前,我之前的一个学生给我打电话说,自己参加义工组织就是因为知道了我献血的事。”王西军告诉记者,除了自己的同事和朋友,不少已经毕业的学生也通过不同的方式做着一些公益性的活动。

  2011年,王西军又一次来到临沂血站,除了参加机采血小板外,顺便也进行造血干细胞抽样,成为中华骨髓库山东分库的一名志愿者。王西军早就这样打算好了,只要他人有骨髓移植的需求,还会义无返顾地投身到捐献造血干细胞的行列中。

  “我愿做那星星之火让无偿献血燎原。”采访的最后,王西军说。而在周围人眼里,他早就拥有了流淌的生命。

  记者 徐文敏 通讯员 姚霞(鲁南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