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 邂逅泰山最美风景

  中天门建于清,为两柱单门式石坊。泰山古时多虎,古人在坊北建庙祀黑虎神,现庙内塑财神赵公元帅执鞭跨虎,东为仿古茶楼,西南为中溪宾馆,西北为中天门索道站。中天门位于黄岘岭脊背之上,海拔847米。黄岘岭因其土色黄赤而名,黄岘岭东面为中溪山,1989年台胞陈英杰捐资在山巅建慈恩亭,亭内放置澎湖同胞捐赠的澎湖石,上书碑文,表达希冀海峡两岸早日一统之愿。

  壶天阁位于泰山中路回马岭下,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意。明嘉靖年间称升仙阁,乾隆十二年拓建改名壶天阁,取自道家以壶天为仙境之 意,1979年重建阁楼。壶天阁跨盘道而建,为城门楼式。门洞上镶石匾额“壶天阁”,是乾隆皇帝登泰山时所题。阁北有元君殿,内置元君铜像;西北是回马岭坊;西为依山亭;东有乾隆皇帝御制摩崖诗刻3首。岭巅有金星亭,又名药王殿,其西为三大士殿。

泰山祈福文化之旅泰山祈福文化之旅
泰山祈福文化之旅泰山祈福文化之旅

  泰山十八盘是泰山登山盘路中最险要的一段,共有石阶1827级,是泰山的主要标志之一。此处两山崖壁如削去了一块,陡峭的盘路镶嵌其中,远远望去,恰似天门云梯。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登攀中!明代诗人祁承濮曾写有诗句“拔地五千丈,冲霄十八盘”,赞叹泰山十八盘的雄伟险峻。泰山民间流传着“泰山之雄伟,尽在十八盘,泰山之壮美,尽在攀登中”的佳话。

泰山祈福文化之旅泰山祈福文化之旅

  南天门位于十八盘的尽头,是登山盘道的顶端,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1984年南天门重修,并于殿北新辟一处观景台,围以石栏,供游人欣赏岱阴风光。南天门建立在飞龙岩与翔凤岭之间,双峰夹峙,仿佛天门自开,所以又有“天门关”之名。南天门分上下两层。下层为拱形门洞,条石垒砌,顶铺条石,四周冰盘式出檐,东西总长9.65米,南北进深6.26米,高4.7米。拱形门洞宽3.7米,高3.25米,上镶石匾额“南天门”贴金。

泰山祈福文化之旅泰山祈福文化之旅

  碧霞元君又称“泰山玉女”,全称“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民间俗称为“泰山奶奶”。道教所奉女仙尊神之一。碧霞祠位于泰山极顶南侧,初建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原名昭真祠,金代称昭真观,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改名碧霞灵应宫,又称碧霞灵佑宫,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重修后改称碧霞祠,沿用至今。1983年,泰山碧霞祠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二十一处重点道教宫观之一。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