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28日济南15个监测点11个严重污染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2013年3月1日【评论0条】字号:T|T

2月28日,济南迎来一场春雨。薄雾如帘,泉城一片朦胧。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2月28日,济南迎来一场春雨。薄雾如帘,泉城一片朦胧。 本报记者 周青先 摄

  今年,雾霾天数较往年多。我省继1月份以平均7.8天的雾霾天创下52年之最后,2月份平均雾霾天数5.7天,继续创下1961年以来同期次多。今年雾霾偏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气环流异常,另外一个罪魁祸首是气溶胶,其中大家最关心的是PM2.5。

  昨日15个监测点11个严重污染

  济南强雾霾天气已持续多日,尽管能见度逐步好转,但雾霾仍没散去。2月28日下午,济南迎来大风降雨天气,雾霾有望一夜间被驱散。根据济南市环保局的监测,截至16时,全市15个监测站点中,有11个沦为最高级别的“严重污染”,其中,4个监测点持续爆表。

  从2月25日以来,济南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严重污染水平。27日白天,能见度有所好转,但依然有雾;27日晚上,又有多个监测点出现爆表;直到28日白天,济南市空气质量依然处于严重污染水平。

  根据对济南市环保局城市空气质量状况发布平台的监测发现,白天大部分时间,济南市空气质量持续处于严重污染水平,最严重时出现了15个监测点处于重度以上污染,其中有12个处于最高污染级别的“严重污染”。而多个监测点的首要污染物是PM10,市监测站发布的最近1小时PM10均值高达0.641 mg/m3,超出二级标准(0.150 mg/m3)4倍多。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几天空气湿度较低,能见度也较低,空气中飘着的主要是霾。而且风力也不算太大,这种天气不利于霾的扩散。在2月28日下午的监测中,有一些站点PM10的数值有所上升,主要是由大风刮起的尘土造成的。随着冷空气到来,雾霾有望逐步散尽。

  2月份济南被“霾伏”5.7天

  2月份,我省的天气以雾霾围城宣告结束。

  统计显示,1月,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4.4天,较常年同期偏多1.4天,山东为7.8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济南的数据更不乐观,1月份19个雾霾天。

  进入2月份,雾霾仍频频光顾。济南市气象台有关人士统计了一下:2月份济南市6个雾霾天。中国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陈振林介绍,2月全国雾霾平均日数为2.6天,比常年同期偏多0.7天。与1990、2007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三多。与常年同期相比,中东部大部地区雾霾日数普遍偏多。江苏、河南的平均雾霾日数分别为13.7天、9.9天,均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多,浙江、山东的平均雾霾日数分别为8.4天、5.7天,为1961年以来同期次多。

  雾霾两大元凶:气候异常、排放增加

  “以前每年也有几天雾霾,阴沉沉的,但不像今年这样,隔几天就一次,范围大、时间长、频率高,一连数天不见天日。今年为什么雾霾特别多?”济南市民方先生质疑。

  陈振林指出,今年雾霾偏多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大气环流异常,特别是静稳的大气状态造成污染物不易扩散,不断积聚,造成雾霾。今年华北地区跟常年同期相比,这种天气持续的日数达到了70%以上,也是多年来比较高的一年。

  另外一个罪魁祸首是气溶胶,其中大家最关心的是PM2.5。中国常年背景值在一二月偏多,大气颗粒直径小于十微米的物质,背景值远高于欧美地区,浓度高。气象条件影响加上排放增加,两者结合形成雾霾天气。

  从事污染治理的山东山大华特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杨为清打了一个比方:“我们所处的环境是有一定环境容量的,就像一个海绵。海绵可以吸水,但不能无限地吸。当我们排放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程度时,依靠环境自身的能力就不能净化了,就像海绵吸满了水,只要多一点点,就会漏出来。所以才会出现只要一放鞭炮,环境就污染严重的情形。”

  相关链接:

  PM2.5正式命名为 “细颗粒物”

  本报讯 “PM2.5”有了规范的中文名称“细颗粒物”。记者从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获悉,在相关程序后,委员会近期将正式发布该消息。

  2月27日,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的专家召开了为“PM2.5”命名的讨论会。28日上午,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刘青副主任向记者介绍,PM2.5近年来成了频繁出现的热门词汇,媒体报道中有98%出现的名称都为“PM2.5”,而不少人对于PM2.5的具体含义其实都不太了解,并且国家目前有一些限定字母词使用的规定。

  刘青告诉记者,经过专家讨论,目前委员会已确定将PM2.5的中文名称命名为“细颗粒物”。

  “考虑了很多方面,能让大家一看就能大概知道意思,也为以后其他命名留有空间。”刘青介绍,目前PM10的中文名称为“可吸入颗粒物”,而PM2.5直径要比它小,并且之后还有PM1的出现,将PM2.5的中文名称定为“细颗粒物”,PM1如果今后命名可以称为“超细颗粒物”。本报记者 刘红杰 赵伟 据《法制晚报》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