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山东资讯>正文

资产规模5年增10倍 信托产品坑爹引争议

来源:大众网-齐鲁晚报2012年12月24日【评论0条】字号:T|T

  继2010年和2011年信托发行高歌猛进之后,2012年成为了信托业的“风险年”。由于前期发行的各类信托陆续到期,从今年下半年开始,集合信托业务里因投资不当出现巨亏或者因不能兑付而延期的风险也逐渐开始暴露。

  近些年来,在银根紧缩、各行业融资需求强烈的情况下,信托成为资本市场的“高富帅”,规模急剧扩张,收入奇高。而带着“刚性兑付”光环的固定收益型信托,更是因其高收益、低风险而广受投资者的青睐。

  在日前举行的中国信托业峰会上,银监会非银部主任李建华又表示,截至11月底,中国信托业资产规模已达6.98万亿元。据统计,11月份集合信托成立规模近600亿元,环比增长超过80%。按照这个速度,业内人士估计,到今年年底,信托业资产规模即将超过7万亿元,直逼保险业管理的资产规模。

  近两年来,信托融资利率一直“鹤立鸡群”,平均预期收益率达到10%左右,远远高于同期限的银行信贷、债券和理财产品的利率。在收益高企的同时,融资类信托由于带着“刚性兑付”的神话,被投资者认为是一种无风险的投资方式。

  在这种情况下,信托项目的发行出现了供需两旺的态势。短短5年时间,信托资产的规模增长了近10倍。而在信托资产规模迅速膨胀的同时,信托本身作为一种高息高风险的融资方式所暴露出来的风险也不断增加。

  进入2012年,前两年发售的产品逐渐进入兑付期,由于前期对应的风控措施不足、信息披露不明晰等管理乱象而导致信托出现抵押物虚高、不能兑付或提前清盘的情况。这种风险覆盖了证券、房地产、矿产、黄金、股权等几乎所有信托业务领域,而且金额巨大,多个项目规模达10亿元以上。如“诚至金开1号”,由于融资方山西振富能源集团实际控制人已被警方带走,或将面临不能按期兑付的风险。资深信托人士刘擎分析称,“刚性兑付”实际上并没有法律明令,也不是信托公司的法律义务,更多的是一种行业“潜规则”。

  信托业的乱象引起了监管层的重视,日前银监会下发通知,要求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全面排查代理销售第三方产品的业务,信托即为其中的重点排查对象之一。不过,士刘擎指出,对产品端加强监管才是正本清源的做法。(周宇宁)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