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民生>新闻大观园>正文

济南水资源人均不足全国1/7 新规出台严格护水

来源:大众网-大众日报2013年4月11日【评论0条】字号:T|T

  核心提示:3月29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济南市水资源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自今年5月1日起,这部被称为省城“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就将启动。在创建水生态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这样一部“护水新规”,能否进一步保障泉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和管理,尤为引人关注。

  泉城其实很缺水

  水资源可利用总量11。56亿立方米、缺口达6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只有290立方米、不足全国的1/7,水土流失面积达1147平方公里,地表水功能区达标率仅为42。6%……虽然济南以泉闻名,但却严重缺水。

  “填补这个缺口,主要靠调引黄河水。”济南市水利局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今年年底时,省城还将通过南水北调工程引入长江客水来保证用水需求,总量约达1亿立方米。即便如此,济南市的用水依然并不“宽裕”。不仅保持泉水持续喷涌的任务仍旧艰巨,产业发展耗水仍多、水资源利用效率也亟待提高。“2012年,全市工业用水量2。6亿立方米,占全市用水总量的14。8%;农业节水灌溉率仅为41。1%、灌溉水利用系数0。5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城镇生活供水管网漏损率高达15%,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仅为20%左右,如何做好节水、护水等统筹调配工作,保障生产、生活、生态用水,已是当务之急。”

  在今年1月召开的济南市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动员大会上,“建立科学严格的水管理体系”也成为首要强调的重点内容。济南市明确提出,“强化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控制‘三条红线’管理,实现用水总量控制与年度用水控制管理有机结合。在创建试点期间,全市用水总量控制在18。01亿立方米以内,万元生产总值取水量达到省控标准,万元工业增加值取水量下降到16立方米以下,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提高到0。58以上;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实施率、取水许可实施率达到100%;入河排污口污水水质监测率、城区河道截污率、工业废污水排放达标率都要达到100%。”

  排水采水,新规管得严

  “这三条‘红线’当然也是此次出台的《条例》的支撑点。”济南市水利局水政处处长张玉堂表示,与2001年颁布实施的《济南市水资源管理办法》相较,新规的条款由原有的33条扩充至53条。“它强调了城市建设规模、重大建设项目布局,应当与当地水资源条件相适应,并进行科学论证,对耗水量大、水污染严重的工业、农业、服务业等建设项目应当加以限制;明确了‘总量控制’,规定市、县(市)年度用水控制指标应当在上一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下达的用水控制指标内确定,矿坑排水计入用水控制指标,直接从地表或者地下取水,应当依法向水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还对取水许可审批实行分级管理,取水单位或个人按照实际计量值缴纳水资源费,超出取水计划部分累进加价征收水资源费;更加大了处罚力度。”

  “《条例》还对当前一些排水、采水行为都单列予以重点规范。”4月1日,市水利局水资源处处长滕朝霞给记者做了这样的解读,“对于在饮用水水源地排污、在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开凿新井等,新规都进行了明令禁止,同时也鼓励单位和个人建设集雨工程,要求河道和景观补水、园林绿化、环境卫生、洗车业、建筑业优先使用再生水,而再生水并不计入用水控制指标。”

  此外,《条例》对直接从地表或者地下取水(含开采矿泉水、地热水以及采用地下水制冷制热)的行为也予以了进一步关注,要求相关单位和个人要依法提出取水申请。“上述行为在省城一些区县并不少见,有的小区或个人采用水源热泵来制热,成本低,但用水量大,不仅造成浪费,一些交换介质也会严重污染水资源,现在要对此进行严控,即便是家庭行为,也要办理相关的手续。”滕朝霞说。

  有法可依,更要执法必严

  日前,“沿岸饭店及村庄排污水进卧虎山水库”的新闻引起了公众的广泛关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水库所处的历城区仲宫镇进行了紧急清理和整治,并开始对河堤进行加固,将河道篷盖,避免垃圾再次进入河道,同时在4月份对各村重点的垃圾污染源进行为期一个月的综合整治。

  “卧虎山、锦绣川、郎茂山三大水库是济南市的‘大水缸’,关系着整个城市的用水安全。”市水利部门的工作人员对记者特别强调了水源地保护的重要性。

  在这位工作人员看来,即将出台的《条例》增强了“护水”工作的可操作性,但水资源管理却仍是个系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工作,“多部门联动,严把审批口、加大查处力度是一方面,还涉及到城乡规划、重大项目布局、污水管网建设、相关技术改造等更深层面的事项。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还主要靠节水,势必要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利用率……这无疑是个庞大、亟需攻关的课题。”

  “工作也要提前到位。”采访中,不论是官员、专家还是市民,都认为控污、节水应当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要形成这样的自觉,需要政府部门的引导,但这绝不仅仅局限于宣传教育。“例如,《条例》中已经明确应建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补偿机制,我们期待它的实施会起到积极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促使人们主动投身到爱水、护水的行动中来,使泉城的生命之源不竭涌动。”有专家表示。(原标题:最严“护水新规”能否守住三条“红线” 记者 田可新 通讯员 唐瑞钦)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