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张士平的第一条25万吨电解铝生产线投产。当时面对这个搅局者,铝行业对张士平提出了非议。当时一位巨头公司的老板甚至当面警告张士平:“你不可能成功。”
但张士平的回答是:“我干过的事情都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据张士平说,其铝产业总规模现在已经达到了620万吨,配套的电站发电量也已经接近1500万千瓦。一些行业协会和竞争对手将其优势总结为五个之最:技术最先进、最节能、最环保、用工最少、投资最低。其600千安的电解槽是世界上的唯一一条成功运行规模最大的电解铝生产线,这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耗电量。张士平说,它排放废弃物的净化率达到了99.8%。
更加重要的是,张士平用接近十年时间改造了铝产业的发展模式—他打通了整个铝的产业链,从上游原材料铝土矿石到氧化铝、电解铝,以及下游的铝材料加工;同时自建独立电网,彻底解决了能源问题。他将其称为“铝电网一体化”。另外,不难发现,张士平将这些工厂密集分布,极大地减少了内部的物流成本。他们甚至将冶炼出来的炙热铝水直接运往下游工厂,而其它公司的做法是将铝水冷却制成铝锭再运往下游,下游加工厂则需要再次将其融化才能够用于生产。这至少将为张士平在中间环节上节省每吨800 元的支出。在把生产成本做到最低的同时,其多年的经验带来新建项目的投资成本骤降,据张士平估计,他每投资1 万吨电解铝的成本只有其竞争对手的接近二分之一。
张士平将自己在纺织业积累的管理理念输送到了铝产业的各个环节。他严明纪律制度,痛恨腐败。他曾经因为发现煤炭采购环节出现问题,而一次性开除掉了20 个人。如今,其拥有一个700 人的检验团队,对每一车煤炭进行交叉对比检测,以保障煤炭质量。张士平称:“我们一直都是把一分钱当一块钱花。”魏桥有一个特殊的早会制度,每天早晨6 点半,该集团20 余人的高管团队会聚集在一间会议室里面对面交谈。这样的场景已经发生了数十年,从未间断。张士平的一名下属告诉我,老板一直在打造一个有执行力的管理团队。而张士平就得像指挥管弦乐队一样,了解每一名乐师和他们的方位,分辨出每一个错音,并且清楚其源自于何处。
在这样的早会上, 张士平常常会谈及自己对于财富和人生价值的话题。他认为,人结束生命时带不走任何东西,而应该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他甚至警告自己的高管说:“你们可以支配的财富只有你们的工资和奖金”,公司里的每一分财产都是用来创造税收和造福自己的十几万名员工的。
这也是张士平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工作。他不用电脑,没有微信,但他的手机就是一个面向员工的投诉热线,他经常会收到来自于普通工人的短信。此外,他还在公司内设置了意见箱,供员工写信给他。张士平随即从办公桌里拿出一封员工来信给我看,表明自己没有说谎。他说:“很多对我来说是小事一桩,但到员工个人可能就是天大的事情。所以,必须管。”
张士平为自己数量庞大的员工提供了优厚的生活条件。无论员工来自于哪里,张士平承诺做到家有所居(每人都有房子住)、老有所养(每人都有养老保险)、病有所医(在公司自建的门诊享受低价医疗)、子女有学上(自建8座幼儿园,支持政府创办小学、中学)。张士平还说,房子会以极低的价格出售给工人,面积最小要达到90 平方米,必须有三居室。这样做的依据是,他鼓励员工把老人孩子接过来一起住,一家三代人进城安居于此。
在邹平县,我的确看到了一排排高高低低的魏桥员工住宅楼,它们紧邻医院、学校和电影院。虽然在当地一个最为著名的网络论坛上,有该公司的员工抱怨自己并不能够被分配到一个刚刚建成的高层公寓里,但这对于当今中国数以亿计的产业工人来说,只能算作是幸福的烦恼。这是中国政府眼下最为看重的话题之一,但他们似乎还未找到行之有效的办法。魏桥创业集团的一名高管特别向我强调了这一点,他认为从个人角度而言,这是张士平所做的最重要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