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兄的一席话,在年少的盛钊心里种下了种子,他做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决定——参军。

  因为年龄尚小,盛钊的决定遭到了母亲的反对,但在他的坚持和父亲的支持下,母亲妥协了。

  “家人同意后,堂兄就建议送我去湖西游击司令部宣传队,那里的人都和我差不多年龄。”

  决定了参军,但如何离开又成了摆在大家面前的一道难题。当时盛钊所在的村子地处苏鲁豫结合部,是江苏最北部的一个边沿村庄,县城有日伪盘据,国民党顽杂占据集镇,稍有不慎,就会给家人带来重大灾难。

  在盛钊记忆中,为了出走家乡,他们经过反复商量“秘密出行以掩外人耳目,由二堂兄运义带我绕道先向南走出村。大堂兄告别亲邻公开返回部队,然后在村东约三华里的李药铺会合,一直东上,直奔游击司令部驻地——鱼台县境内的于王庄村。”

  盛钊说,当天晚上雪后的气温很低,乡村道路都是土路,冰雪泥水交织,走起来像是被东西裹住一样,天虽寒冷却走得满头大汗,“当时堂兄鼓励我说,这就叫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那天亲身作了尝试,希望在今后的革命里程中也能如此。”

  经过多半天的颠簸与跋涉,终于安全地到达了目的地,也是从那时起,盛钊开始了他的抗战生涯。

  军装袖子长出半米,饿着肚子也要打仗

  刚到部队的日子,盛钊现在回忆起来依然历历在目:那是一日两钱油,吃萝卜条、小米饭、窝窝头,夜行军、住民房、睡草铺,军民亲如一家人的抗日战争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