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晓宇
蓬莱19—3油田溢油事件发生近两年以后,渤海海域再现油污,而且至今无人“认领”。
3月下旬,山东省长岛县部分岛屿岸滩,4月上旬,河北省乐亭县和昌黎县岸滩分别出现油污,渔民纷纷向当地的海洋环境监测部门报告情况。
4月13日,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对山东省长岛县部分岛屿岸滩的9个油污样品油进行了指纹鉴定,结果显示其中8个样品为燃料油,1个样品为非产自渤海海上油田的原油;4月15日,对河北省乐亭县、昌黎县岸滩采集的7份油污样品也进行了检测鉴定,结果显示其中4个样品与中海油天津分公司渤南油气田群“渤海友谊号”FPSO外输油样(系指海上油田产出原油混合后通过油轮运输的样品)油指纹基本一致,另外3个油污样品为燃料油。
渔民追查油污来源
根据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的油污检测报告,油污的主要来源是燃料油。燃料油和原油的区别是什么呢?北海局环境监测中心总工办副总工周青介绍说,燃料油从外观上和重质原油很难区别,海上船只所用的重质燃料油流到海里的途径很多。
对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发布的上述鉴定结果,渔民们并不满意。长岛县一些渔民提出质疑,他们认为是发生了原油泄漏,并说在3月20日曾看到过康菲石油中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康菲公司)的搜油船。乐亭县水产养殖协会会长杨基珍则表示,该县海域在4月6日左右就开始出现油污,持续十多天未消退,那些油污应该是原油,但不知道从哪里来的,也一直没见到有人去清理。
据记者了解,因质疑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月13日发布的消息,山东长岛渔民代表王忠国等人于4月16日带着他们在岸滩发现的油毡、油污颗粒及死亡海洋生物等油污样品送到国家海洋局,并且向国家海洋局递交了油污鉴定申请;4月19日,王忠国等人递交的油污样品已被移交至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
该局所属的北海环境监测中心的油指纹鉴定实验室是溢油鉴别的专业实验室。通过比对海上溢油样品与油指纹库样品,可准确判断溢油是原油还是燃料油,供有关部门进行排查。而该中心此前连续多日对山东省长岛县部分岛屿岸滩、河北省乐亭县、昌黎县岸滩出现的油污鉴定结果均显示,与渤海油田开采无关。王忠国等人4月16日递交的油污样品鉴定结果尚未公布。
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月中旬还指出,结合渤海溢油卫星遥感监测、海监船舶飞机巡航监视、执法人员现场核查、海上石油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监视结果,康菲公司负责作业的油田群未发生溢油,海上油气生产设施运转正常。
不过,渔民们仍将无名油污的源头指向了蓬莱19-3油田的复产。“之前,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联合调查组的专家认为,是康菲公司擅自更改了开发方案导致溢油事故发生,而且钻井已经对地质造成了严重破坏,这次漏油也疑似是新的漏油事件。”渔民的代理律师贾方义如此对记者说道。
贾方义表示,在国家海洋局等监管部门2月16日作出同意康菲公司复产公示等公开信息后,是否再度因康菲公司的作业导致地质结构破坏并造成漏油,急需取证。
康菲撇责,中海油无回应
在渔民们苦苦追寻油污来源的同时,相关公司对这次油污事件唯恐避之不及。
作为蓬莱19—3油田的作业者,同时也是2011年溢油事故的责任方,康菲石油公司对渔民们的指责作出了否认。
康菲石油在4月11日发给记者的声明指出,蓬莱19-3油田并未发生新的溢油。作为正常作业的一部分,康菲公司船只会在渤海湾内活动。为确保安全,康菲公司还会定期开展常规应急演习以确保工作人员和设备能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迅速做出反应。这些常规演习会包括部署一些溢油围控设备。但在3月20日,康菲公司并未派出包括搜油船在内的船只进行任何常规演习,同时该公司向公众确认,期间也没有部署过任何溢油围控设备。
而作为我国海上石油开采的主要负责企业,中海油也于日前回复记者称,根据公司目前掌握信息,未发现渤海油田发生溢油。
对于国家海洋局北海分局4月15日发布的消息,中海油相关负责人4月16日则表示公司正在了解外输油轮的情况,正在对北海分局的鉴定结果进行核实。
根据北海分局的鉴定,中海油的“渤海友谊号” FPSO有泄露原油的嫌疑。“渤海友谊号”是中国国产的第一艘FPSO,于1989年在上海外高桥(15.64,-0.35,-2.19%)造船厂下水。它的功能是对开采的石油进行油气分离、处理含油污水、动力发电、供热、原油产品的储存和运输,集人员居住与生产指挥系统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海上石油生产基地。
据了解,FPSO的使用寿命大约为20~30年,“渤海友谊号”从建成至今已接近24年。
到底中海油的“渤海友谊号”是不是发生了泄露原油事故?如果是,泄露量是多少?截至发稿时(4月25日),中海油对这些问题仍未作出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