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济南电(记者余孝忠、刘宝森、陈国峰)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发展视野,积极搭建中外合作平台……经济大省山东直面转型路上出现的视野不宽、劲头不足、观念落伍等弊病,以新思路拓展新出路,用新担当展现新作为,在砥砺前行中破解发展难题,全力塑造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海岱齐鲁,磨砺以须,蓄势待开。

  奋力突破“边缘心态”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

  2月27日一早,满载电子产品、汽车配件等物资的“齐鲁号”班列,从青岛胶州火车站驶出,开往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

  今年以来,“齐鲁号”欧亚班列已开行往返103列,成为山东联通“一带一路”的重要载体。1月份,山东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值增长13.4%,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

  这只是山东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

  “北有京津冀协同发展,更有河北雄安新区横空出世,南有长江经济带……但山东均处在这些重大战略的边缘位置。”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刘冰认为,换个角度看,山东又被这些战略环绕,积极主动融入国家重大战略布局,可赢得更加广阔发展空间。

  从四面不靠到四通八达,从前后“夹击”到左右逢源,观念一变格局新。山东提出,加快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和京津冀协同发展,主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及京津产业转移,积极服务雄安新区建设。

  眼睛向外,海阔天宽。

  作为中国发动机行业龙头,潍柴集团决心深耕“一带一路”,让中国制造响彻海内外。目前,潍柴正稳步推进与白俄罗斯马兹集团在中白工业园内的合资项目,柴油发动机已实现试生产。

  在山东“西北门户”德州,市委书记陈勇这样描绘前景: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

  冲破观念围墙,廓清思想障碍,在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中抢抓机遇,目前成为山东各界广泛共识。

  既要“山东观世界”

  更要“世界看山东”

  今年1月,山东如意控股集团收购美国莱卡,将全球氨纶纤维第一品牌收入麾下。几乎同时,世界500强BP石油的首家全新品牌加油站亮相山东市场。

  BP石油和如意一“来”一“往”,为世界舞台上的山东实践写下生动注脚。一些干部群众表示,越发开放的山东备受世界关注,过去讲“山东观世界”,现在更要“世界看山东”。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辉煌成就,但也暴露出思想不够解放、步子不够快的问题。山东反躬自省,旗帜鲜明提出,要以更加开放的姿态,在更大的国际国内市场空间内整合要素资源。

  去年,上合青岛峰会让山东乘“峰”破浪,深化与上合国家的经贸合作,“后峰会”效应不断放大。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儒商大会、青年企业家创新发展国际峰会、外交部山东全球推介……一系列重大活动集聚人才、项目、资本,为山东发展注入强大后劲。

  开放之门越开越大,活力汩汩而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外部环境,去年山东外贸进出口总值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增速在实际使用外资百亿美元级以上省市中位列第二。今年1月,这两项指标分别同比增长10.4%、9.2%,继续保持稳中向好态势。

  举办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博鳌亚洲论坛全球健康论坛大会、国际友城合作发展大会……今年,山东将继续与世界互换名片,更多精彩值得期待。

  搭建中外合作平台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山东坚决克服“小富即满、小进则安”的观念,不断深挖区位优势,为中外合作搭建平台,助力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作为承接日韩投资最密集的地区之一,山东不断拓展双向交流合作平台,通过与日韩合作提升产业发展层级,日韩也借道山东对接中国广阔市场。

  今年,山东将以建设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为载体,加强鲁日贸易投资领域合作,同时巩固提升中韩(烟台)产业园、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威海市市长张海波表示,威海已在多个方面做出部署落实,如推动威海海港、威海空港和韩国仁川海港、仁川空港“四港联动”等。

  为在更大范围内集聚资源,山东提出积极申建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对此,烟台市委书记张术平说,自贸区建设专业性强,山东宜加强统筹谋划,使自贸区建设更富创新性。

  近两年来,山东在打造区域性国际合作平台方面进展明显。去年9月,中国-上合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在青岛正式启动,总投资437亿元的26个项目集中开工,助推青岛成为上合国家面向亚太市场的重要“出海口”。

  拓展全面开放“大市场”、搭建日韩合作“大平台”、开辟互联互惠“大通道”……新思路擘画新格局、呼唤新作为,山东扩大开放的“路线图”正陆续转化为“施工图”“进度表”,一个对外开放新高地正在海岱齐鲁蓄势隆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