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淄博这般耀眼。

  第十八届淄博陶博会开幕的前一天,天空格外澄澈,一抹深邃的沁蓝,仿佛由鱼子蓝化身而来。巧合的是,淄博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毕荣青当天身着蓝白相间的套装出席,据说,这是毕部长专门为开幕式准备的。

  6日,开幕式结束后,在毕部长的带领下,大家一起享受了一场饕餮盛宴,蓝得深邃、青得滋润,红得热烈,黄得厚重,它们安静地伫立在聚光灯下,显得格外耀眼。

  事实上,对于淄博陶瓷来说,这仅是一瞥所见。淄博陶瓷的蝶变不仅是外观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它内在的传承、创新以及不断升级。

  薪火相传

  每一束光都代表着一份记忆,记忆是最好的传承。淄博陶瓷已有数千年历史,延续至今,它已经成为淄博人血液中的一部分。

  作为华光陶瓷的掌舵人,苏同强出生于陶瓷世家,七岁就帮助父亲做瓷器,对于他来说,这便是传承。他说,做当代最好的陶瓷是陶瓷传承人永恒的追求。淄博陶瓷之所以能穿透岁月,逐渐化为永恒,无不缘于一代代淄博陶瓷传承人对这一使命的坚持。

  陶瓷不仅是中国的国粹,更是淄博的瑰宝,所有的美好都无法一蹴而就,它往往需要几代人共同努力,薪火相传。

  1999年设计完成的中华龙盖杯和系列餐具,过去人们从电视上可以经常见到其身影。转眼10多年过去,2016年,作为国家最高规格、最高水平的国宴用瓷和国家元首接待用瓷又经历了一次全国遴选,最终结果是,硅元国瓷中华龙仍是首选。

  不同的是,该次是在原有基础上提升改进的“升级版中华龙”。2016年11月15日,首批升级版中华龙国宴用瓷运抵北京。并且,1999年,中华龙的设计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贻谟和2016年升级版中华龙的设计者、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陈玲范是父女关系。

  父亲和女儿,两代人,为了同一件事,倾入了毕生的心血,这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精神的传承。

  个人如此,企业亦然。

  今年6月,鱼子蓝国家队再添“猛将”。风雨六十载,辉煌一甲子,这个扎根在“北方瓷都”大地上的企业,经过几代人的传承、创新,在风雨沉浮中坚韧前行。

  可以说,匠心独运,创新之火燃烧六十载的硅元早已硕果累累,紫光系列、中华龙系列、花开富贵系列、鱼子蓝梅瓶……一件件科技与艺术融汇而成的陶瓷产品自硅元走向世界。

  追逐之光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本届陶博会主题为“动能变革,共享共赢”,这与去年的“绿色、蝶变、共赢”理念具有异曲同工的意味。

  把时间拨回2016年,淄博市委市政府希望通过“精准转调”来提升整个淄博陶瓷产业的层次和档次,从而开启一条向中高端化、集约化、品牌化以及绿色化转变的行业新路。从政府决策方面为淄博陶瓷的求变之路予以佐证。

  据了解,本届陶博会设立新旧动能转换馆展区,其整体面积规划为3000㎡,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展规划面积为500㎡。其中,新旧动能转换成果展将迎合淄博市政府“五大中心”打造,以“五新”作为核心主题,分区域展示淄博建陶产业转型升级后行业上下游新貌,分别为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

  上述展区,向社会交上了一份关于淄博新旧动能转换的满意答卷,势必会成为本届淄博陶博会的一大亮点。

  淄博陶瓷的发展离不开陶瓷企业的创新。

  以硅元为例。硅元陶瓷每年都会招聘许多人才作为储备,有时一年就招聘了五六十名大学生,充实公司的人才队伍。在硅元陶瓷的团队中,仅设计研发人员就有100多人。

  与此同时,为了激发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硅元陶瓷还推行激励机制,用资金、股权等方式,留住科研人员,激发他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设立科研院所,在全国率先探索出科研生产一体化思路,以科研促生产,以生产保科研,取得重要科研成果200多项,成果转化率达80%以上,这对硅元的持续创新也是大有裨益。

  陶瓷行业的创新除了工艺方面,产业融合也是其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刚过去的2018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就是最好的印证。该次艺术节以“博山琉璃·对话世界”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文化传承、文旅融合、招才引智、共享共赢的时代旋律。

  弘扬陶琉文化,振兴博山陶琉品牌,博山在发展陶琉产业上,走出了符合当地特色的融合之路。放眼未来,博山区正在举全区之力,将“文化+品牌战略”这一核心深深扎根于产业复兴中。

  复合色

  总有一种颜色属于淄博,陶瓷只是其中的一种。

  淄博是一个已经高度发达的工业城市,未来走向已经明确,即着力建设工业强市、文化名城、生态淄博。

  数据显示,近年来,淄博主要工业经济指标总体上呈现出在2000年前平稳较快增长、2000年后加快高速发展的特点。1978——2007年,工业企业销售收入年均增长18.8%,其中1978——2000年年均增长16.06%;2000——2007年年均增长27.67 %。

  其中,2017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059.6亿元,比2016年增长4.1%。

  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淄博工业经济总量超过万亿元,成为全国第16个工业经济总量过万亿的城市,形成了以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医药、纺织、建材、冶金以及新材料、电子信息、汽车及机电装备等为主导的现代产业体系,全市共有26家企业、28支股票在境内外上市。

  这些数字背后辐射出的是,身处在转型的十字路口,淄博依旧坚持求新、求变的决心,以及骄人的发展成果,且最近些年尤为突出。

  另外,淄博还是独具特色的组群式城市。各城区间相距20公里左右,城区间以绿轴相连,城乡交错,布局舒展,全市建成区面积达32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70%。

  经济发展,底蕴深厚,环境宜人,现在的淄博俨然处在提质增速的阶段,前路浩浩汤汤,未来极为可期。

  诸如上述种种,淄博如今也成为了备受瞩目的“网红”城市,它绽放的色彩吸引了全国乃至世界的眼球。

  淄博,齐国故都,文化名城,北方瓷都……无论哪一种称号都名副其实,都足以让这座城市充满自信,虽然经历了转型的艰难期,但淄博终究还是会在蝶变中舞动。

  (作者:吴浩    设计:桉卓)

  本文系新浪山东原创作品,如需转发应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