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记者航拍已交工验收的长清黄河公路大桥。记者郭尧 摄

8日上午,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如期完工,实现交工验收。 记者郭尧 摄8日上午,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如期完工,实现交工验收。 记者郭尧 摄

  9月8日,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工程实现交工验收,大桥工程建设任务按期完成,济南通往德州、聊城的“西南大门”跨黄河通道将由此畅通。按照惯例,大桥交工验收后将于半月后实现通车运营,但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由于大桥东端起点处的道路连接线(即省道S105济南长清段和长清区中川街新建及改扩建段)未能同步完成,致使大桥建成后的通车时间预计拖延至15个月后。

  “拖后腿”的路上桥道路没修好,大桥推迟15个月通车

  根据惯例,桥梁项目建成并完成交工验收后,一般15天后可以达到正式通车条件。8日上午,记者在大桥东端看到,约有200米长的连接道路尚未修好,而再往东连接的中川街也尚未开始进行改造,依然是7米宽的街道,两侧均为居民楼房,尽管不少楼上悬挂着配合拆迁的标语,用以加盖楼层的砖瓦仍随处可见。一位居民告诉记者:“平常开车上下班都经常堵车,这样的路连接着一座黄河大桥,说出来谁信?”

  建设方长清黄河大桥管理公司相关人员介绍,根据规划,中川街将按城市主干道标准进行改建,向西延长与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路线起点相接,从中川街现状终点至路线起点处共计200米长的城市道路,由长清区负责积极争取上级相关部门的支持与大桥建设同步进行。“目前还没开工,所以将导致大桥通车时间预计拖延约15个月。”该工作人员介绍。

  此外,与大桥东端起点相连接的济南市辖区内的省道S105线长清段,也尚未实质性开工。今年5月,S105长清段的前期清表工作已经进行,但清表结束后再无进展。长清区交通局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按照市公路局的计划,该路段计划于10月底完工,但目前看,短期内已无完工可能。知情人士透露,阻碍S105长清段开工的原因或与拆迁补偿及相关配套的费用不到位有关。

  “拖延”的代价

  投资15.2亿的重点项目,成本将增加8000多万

  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坐落于济南市长清区西端,项目路线起自济南市长清区老城西北角中川街,止于德州市齐河县孔官庄西。项目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设计,项目全长8800米,桥梁长度为6014米,引道长2786米,桥梁宽度26.0米,设计时速100公里/小时,开通运营后也将按照高速桥管理,行人和非机动车无法上桥。

  据悉,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采用BOT模式,由投资人上海建通投资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的济南黄河长清大桥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大桥的投资建设、运营、移交,收费25年后移交给当地政府。2008年由长清区招商引资落地,2011年大桥批准立项,2014年9月开工建设,2017年8月完成全部工程建设,9月8日完成交工验收,总投资15.2亿。据投资方工作人员介绍,大桥延迟通车,会增加融资借贷利息和管理费用,大约8259万元。

  记者了解到,济南长清黄河公路大桥项目是济南市和山东省重点建设项目,是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规划交通体系重点工程,也是省道S105(济聊公路)重要组成部分,东端与省道S105济南长清段连接,往东北方向与国道G220相连接,再向东与国道G309连接;西端连接省道324线,作为省道S105线的齐河段并顺接延伸与国道G105交会直达聊城。大桥如能通车,将会形成一条从济南西部跨越黄河的交通大通道,也可完善省内道路交通路网。

  ●无独有偶

  齐河黄河大桥也为路所困

  10月有望通车上桥道路或卡脖子

  另一座黄河大桥,也面临同样的尴尬。

  记者从齐河县交通局获悉,35米宽的齐河黄河大桥有望10月份通车。该桥起自槐荫区曹家圈村南,止于齐河县黄河大道与国道309线交叉口,全长2316米,设计通行速度80公里/小时。

  在修建齐河黄河大桥前,齐河连接黄河大桥的主要通道黄河大道已率先修建,通过黄河大道可以直达泉城海洋极地世界、泉城欧乐堡、齐河县政府,同时与309国道、济聊高速、青银高速串联起来。

  然而,大桥连接济南必经的济齐路,京福高速以西路段依然只有双向两车道。目前,这段不足5公里的路只有14米宽,依然是混凝土路面,两侧没有路灯和红绿灯。据了解,此前相关部门曾把济齐路拓宽工程列为槐荫区重点规划工程,但至今没有动工。

  据悉,2013年,作为非遗园的配套设施,济齐路西段拓宽施工,东起二环西路,西到京福高速,全长近8千米,由原来的14米拓宽至50米,但是从京福高速以西至黄河大坝却并未拓宽。

  “目前该路段只连接浮桥,通行能力都有点吃力,一旦大桥通车,可能形成卡脖路。”知情人士透露。

  ●短言快语

  多出来的成本,买单者是谁?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桥修好了放在那里,车却开不上去。

  投资建设方肯定着急:一日不通车,就一日不能收费,15.2亿投进去了,只能眼看着银行贷款的利息蹭蹭涨,没法收回成本。也许有人觉得,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不过是推迟通车15个月,早晚能走就行了,多绕点远路而已,代价也没有很大嘛。

  真的没有太大关系吗?请注意,这座桥是BOT模式,也就是建设方投资、建设方运营收费,25年收费期过后移交政府,那时才可能免费。现在投资企业的成本已是板上钉钉增加了,25年后能不能收回成本按时移交,需要打个问号了。又或者合同规定期限一到必须移交,会不会因为成本上涨导致过桥收费提高?不论哪一种,每一个将来经过此桥的市民,都会受到影响。当然,企业也可能内部消化这部分成本,但不管是企业还是市民,一定有一方是“冤大头”的角色。后果已能预见,需要担责者又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