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波轻晃,乘一只摇橹船,伴着“吱吱呀呀”的桨声穿过座座石桥与板桥,徽派的马头墙、晋派的四合院、岭南的镬耳屋、北方的四合院、鲁南的民居自两岸缓缓掠过。
这不是江南,也不是后世拼凑出的景象,而是原汁原味的“天下第一庄”——台儿庄。
01歌声十里,夜不罢市
来到台儿庄,一定不能错过夜景。
“商贾迤逦,入夜,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这是乾隆年间古运河的繁荣景象。彼时的一河渔火与此刻的璀璨灯光遥相辉映,当年的歌声似乎依稀传到了如今,声声入耳,不知今夕何夕。
地处鲁苏豫皖四省交界处的台儿庄,位于京杭大运河的中心点。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国朝高宗(乾隆皇帝)赐为‘天下第一庄’”。
而今,经过大规模重建的台儿庄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城。青砖灰瓦、水道交错,3公里古运河道和15公里水街水巷让这座占地2平方公里的江北水乡格外多姿。
波光与灯火,时尚与古典共同成就了台儿庄的梦幻夜晚。
自东门入,一路走过牛市汪、市楼、船型街至西门,建筑投影、古风剧、沉浸灯光秀、微演出等演绎出古城大战、抛绣球等经典场景,带来一场场视听盛宴,令人目不暇接。
震撼人心的火龙钢花演出更是一定不能错过。1500℃的铁水划过夜空,铁花炫目盛开,这项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非遗绝技震撼绽放,点亮整片夜空,与不断腾挪的火龙共同承载着过往的璀璨记忆。
夜深了,水声阵阵伴着乐声悠悠,岸边游客依然川流不息,各式店铺也依旧热闹,饭馆、小吃、茶点、酒吧鳞次栉比,灯火通明,真正是“夜不罢市”。
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枣庄辣子鸡、运河大鲤鱼令人垂涎,一碗热气腾腾的黄花牛肉面,或一个外酥里鲜的菜煎饼都能抚平疲惫,温暖身心。欢声笑语,人间盛世,好一座水上不夜城。
02花式建筑,多样文化
这里是“运河文化的活化石”,形形色色的特色建筑就是运河文化的载体。
事实上,自两千多年前,台儿庄地区的偪阳故城就是一座古水城。经过数朝发展,至明代万历年间,京杭大运河改道流经此处,台庄闸成为大运河从江苏开进山东的第一道船闸,水陆通衢的台儿庄成为了知名的水旱码头和商贸重镇。
3千米古运河河道(月河段)、11座古码头、960米古驳岸和运河水工遗存、运河附属遗存、运河相关遗产点,让台儿庄入选为我国第32项世界文化遗产及第46项世界遗产。
据史书记载,运河开通之后,每年经过台儿庄的船只有万艘之多,这里的建筑也被赋予了许多与航运相关的含义。被称为“运河之眼”的船型街形似扬帆起航的巨船,两侧建筑上雕有468艘木船,寓意“大河行舟,一帆风顺”。
更为虔诚的信仰,自然寄托于宗教建筑,比如建于雍正年间的天后宫与关帝庙。天后宫是一座大型闽派宗教建筑,祭祀海神林默,是目前我国同类庙宇中建筑工艺最精美的一座。占地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的关帝庙则由晋商集资所建,又称山西会馆,是台儿庄最大的庙宇之一,高大巍峨,蔚为壮观。
南来北往的客商带来了货物与繁茂,也按照故乡的风格设计着这里的家,晋派建筑、鲁南民居、徽派建筑、水乡建筑、闽南建筑、欧式建筑、宗教建筑、岭南建筑8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共同铸就这座“中国民居建筑博物馆”。
欣赏建筑更适合在白天。无论晴天或阴雨,在古城老街漫步都别有一番风味。40座文化展馆,218栋精品院落,1088座单体建筑在台儿庄交织错落,随意走进一条街巷,都是一番美丽的际遇。
03战火洗礼,英雄之城
台儿庄的建筑虽美,却也曾经受战火的洗礼。
1938年的台儿庄战役中,曾培养出多位名人与革命志士的翠屏学馆及天后宫、关帝庙等许多知名古建筑都被战火摧毁,仅有少数得以留存。如今我们看到的台儿庄,是基于原貌的复原版。
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台儿庄是山东的南大门,江苏的北屏障,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正因如此,这里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
建于清末的义丰恒商号后楼南墙上,至今仍密布着390多个大小弹孔,触目惊心。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侵华日军浴血奋战,并一度在古城内展开激烈的巷战,这些弹孔正是那时留下的。这样的地方,古城中仍留存了53处。
亲眼看见这惨烈的痕迹,当时的激烈战况仿佛在眼前重现,一处处昔日的战斗印记,用鲜血和汗水凝结了抗日先烈抗击日寇的决心与信念。
虽然损失惨重,但经历十余天的浴血奋战,英雄的台儿庄最终取得了中国人民正面抗日战场上的第一场重大胜利,同时也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抵抗外侮取得的第一场胜利,极大提振了中华民族崛起的信心。
正如周恩来所言:“台儿庄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敌人,影响全国,影响世界。”英雄台儿庄自此载入史册,成为与滑铁卢、葛底斯堡、凡尔登一样的转折之城。
如今的台儿庄古城,于战火后的废墟中涅槃重生,再现繁华盛景。
河中再次传来悠扬的歌声,唱着英雄的事迹,唱着和平的不易,唱着新生活的甜蜜,唱着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