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行从浙江嘉兴转道去乌镇。晚上嘉兴的欢宴,使不胜酒力的我朦朦胧胧闯入了乌镇这方古朴、清雅之地。
阳光洒满了这座千年古镇。放眼临水而筑的水阁廊棚,游人如织的旧石板路,兼闻袅袅茶香,复听橹声欸乃。刚入乌镇,恍惚跌进了柔柔的、幽幽的梦境。
据考,约6000年前,乌镇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到唐咸通年间,首次出现了乌镇的称呼。此后近1200年中,乌镇长期分治。历史面貌之复杂,为他镇所无。乌镇地处要冲,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它特殊的社会地位,虽为小镇,但一向是“郡丞控驭之地,实具川县规模”。乌镇的街、坊、巷的数量和规模也非同一般,俗称有四门八坊数十巷。更兼此地钟灵毓秀,文风郁长。昭明太子在此筑馆读书,文学大师茅盾诞生于此,这使乌镇除却众多古镇相似的江南风情外,更多地飘散着一股浓浓的历史、文化气息。让我刚触摸乌镇,便有了一种陶醉。
几千年岁月沧桑,积淀了乌镇的独特文化,同时也使它容颜憔悴。上世纪90年代,乌镇景区经修复后次第开放,重现古镇风韵。
我们从中市应家桥堍坐上农家小船,悠然荡开清波向东划去,河两岸鳞次栉比的清末民居在眼中晃过,似行进在淡泊雅致的水墨画中。乌镇民居大多与其他古镇相仿,惟有人称“水上吊脚楼”的乌镇水阁,令人叹奇。这些民居建筑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用木桩石柱固定在河中。
看遍高低错落的民居,穿过精巧别致的古桥,我们到东栅财神湾弃船登岸,回过头来,踏上旧石板,由东向西,在两旁白瓦陪伴下寻访乌镇悠久的文化。传统作坊区内,设置乌镇广为流传的民间传统产品制作场景,中药、刨烟、糕点、纺纱等作坊密密匝匝。在徐永丰米行,映入眼帘的是大到数尺小仅盈寸的量米器具;在宏源泰染坊,高悬于天的蓝印花布随风飘舞,潇洒倜傥;在公生糟坊,我看到了酿制米酒的全过程。乌镇米酒称为三白酒,以白米、白面(即酒曲饼)、白水酿之,其过程充满着原始况味。参观途中我亲口品尝正宗的三白酒,一盅入肚,醇香盈口,酒不醉人人自醉。
一路上,我们徜徉在精美的江南百床馆,驻足在古拙的皮影戏馆,或在古戏台前听一听桐乡花鼓戏,或到三珍斋里买一袋酱鸡酱羊肉。还有中午那顿纯正的农家饭,浓浓的乡情包裹了全身,旅途之疲惫,得到了最大限度放松,慵懒身心依托被太阳照暖了的石板路,走进了思绪万千的梦境……当我来到杰出的文学家茅盾故居,来到如今成为茅盾纪念馆的立志书院,故居里茅盾奋笔疾书的身影,仿佛在无声昭示,人生在世,不可一味迷醉,还需立志奋击。(江天舒 文/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