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国栋 李占江
今年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反复出现雾霾,给工业生产、交通运输和群众健康带来了较大影响,引起公众以及参加“两会”代表委员的强烈关注。3月15日,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力争在较短时间内缓解大气污染严重的状况,不断改善空气质量,还人民一片蓝天。
分析雾霾天气的成因,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认为,大气污染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是我国快速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所积累环境问题的显现。“高耗能、高排放、重污染、产能过剩、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耗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污染排放量大幅增加,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大气污染排放总量远远超过了环境容量,多种原因造成一些大中城市的雾霾不断发生,不但冬天有,夏天也时有发生。”
“尤其是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出现的频次和程度最为严重。”吴晓青说,这三个区域虽然国土面积仅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左右,却消耗全国42%的煤炭、52%的汽柴油,生产55%的钢铁,生产40%的水泥,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的排放量均占全国的30%,单位平方公里的污染物排放量是其他地区的5倍以上。这些污染物的大量排放,既加剧了PM2.5的排放,更加重了霾的形成。监测表明,这些地区每年出现霾的天数在100天以上,个别城市甚至超过200天。“可见,我们已经为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付出了沉重的环境代价。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不尽快调整产业结构,不尽快改变落后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要减少雾霾、改善空气质量将非常困难。所以,需要尽快采取行动,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有所作为。”
吴晓青表示,今年将出“重拳”、“组合拳”,下“猛药”,重点抓好重污染地区的大气污染治理。今年开始,在重污染区域对火电、钢铁、石化、水泥、有色、化工等六大行业实施大气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这是迄今为止我国污染治理史上最严厉的一项措施。在此之前,环保部仅在太湖流域使用过特别排放限值。特别排放限值的实施将从源头上严格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新增量,为治理大气污染提供有效的倒逼手段,也有利于加快这个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还将在这些地区实施煤炭消费总量控制,环保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确定煤炭消费总量的中长期控制目标,严格控制区域的煤炭消费总量。“十二五”期间在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山东城市群开展煤炭消费总量控制试点。
在机动车污染治理方面,环保部已经报请国务院批准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提前实施国四标准,北京提前实施国五标准,鼓励广州、上海等城市提前实施更高的国家排放标准并督促其他城市也按照大气污染防治规划的要求加快机动车污染治理。
吴晓青说,要尽快建立统一的联防联控机制、执法监管机制、环评会商机制、监测信息共享机制和预警应急机制,统筹协调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在重污染地区还将进一步强化污染减排目标的考核和监督检查。到2015年重点区域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比2010年下降10%、10%、7%和5%。其中,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PM2.5纳入考核目标,且这三个区域的PM2.5浓度要下降6%。
“我国大气污染的来源多,成因复杂,不同区域污染物相互影响,并且各地能源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平衡,区域污染状况差异大,使得我国大气污染呈现出压缩型、复合型、结构型的特点。既要治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更要加大治理细颗粒物PM2.5的力度,复杂性可想而知。”吴晓青说,治理污染“必须依靠科技,科技是解决环境问题的利器”。国家高度重视强化大气污染防控领域的科技支撑工作,不断增加大气环境领域的科技投入,在大气污染防控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近期将出台细颗粒物污染防治技术政策,今年要启动大气污染防治科技攻关,组织科技人员重点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大气污染治理策略和技术体系,重点突破大气污染防治关键技术,同时积极吸取国外成功治理经验。
关于大气环境监测网络建设问题,吴晓青告诉记者,继去年全国74个城市、496个监测点位建成之后,今年将在全国116个城市建成440余个国家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到今年年底,我国将有190个城市近950个监测点位组成的国家空气监测网投入运行,并实时发布监测数据。年内还将督促国控重点企业污染物排放监测信息向全社会公开,便于公众获取及时、全面的企业污染物排放信息。
环保部环境监测司司长罗毅介绍,到2015年底,全国所有地级以上城市都将建成适应新空气质量标准实施需要、能够监测PM2.5等指标的先进城市监测网络,城市监测站点达到约1500个。“十二五”期间,还计划在城市交界和大气通道的地方,建立96个区域空气监测站,反映大气污染物输送情况。在没有受到过污染的地方,也要建成15个国家空气质量背景监测站。
(本报北京3月15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