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于国鹏
通讯员 赵艳喜 报道
本报济南讯 2月21日至2月25日,省艺术研究所组织舞蹈、曲艺、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的科研骨干,先后奔赴惠民县和胶州市,对胡集书会、胶州秧歌进行学术调研。这次活动是省艺术研究所为迎接十艺节组织的一次重要科研活动,也是“齐鲁地域文化与民间表演艺术”重点课题的延伸调研。
5天时间里,调研组共采集文字资料百万余字,采访录音达30余小时,照片500余张,录像20余小时。在胡集大集的书会现场,调研组细致采访说书艺人,与滨州当地文化研究专家进行座谈,还前往胡集镇胡集村和淄角镇东杨村进行实地调查,现场采访了东路大鼓艺人周金山和来自河北保定的西河大鼓艺人张小娣,真实记录了艺人进村演出的不同境遇。
在胶州,调研人员前往胶州秧歌发源地马店东小屯村,参观村里的胶州秧歌陈列厅,与村支书和当地秧歌传承人杨茂坤、李在会等近10名老艺人进行座谈,并观看了村里的秧歌队表演。其间正逢元宵节,他们还观摩了胶州市热闹的新春秧歌会,并与胶州秧歌、茂腔和八角鼓的传承人、相关专家、学者进行了座谈,采访了胶州秧歌国家级传承人吴英民和茂腔音乐研究专家张忻全和茂腔演员张淑英,对胶州秧歌、茂腔和八角鼓等传统表演艺术传承发展的问题进行了调研。
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林凡军表示,通过现场调研、访谈和组织专家座谈等形式,对胡集书会和胶州秧歌的历史、现状都有了充分认知,对两个项目传承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机遇也有了更深入了解。“本次调研为进一步思考传统民间艺术与齐鲁地域文化发生发展机制、传统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节会民俗互动关系等问题积累了丰富的一手资料。我们将根据收集到的丰富资料,撰写相关研究论文与对策报告,以深化我省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和齐鲁地域文化研究,同时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区域文化建设献策献力,提供有效的智力支持。”林凡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