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愿将自己的遗体无条件捐献给医学事业,为祖国医学教育和提高疾病防治工作水平贡献自己最后一份力量。”5月17日上午,在周口路康居公寓一间温馨的房屋内,今年48岁的重度残疾人刘淑云面对红十字会工作人员,坚定地在“青岛市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签名。能在“全国助残日”到来之际,用捐献自己遗体的方式完成回报社会的大事,是刘淑云多年来的心愿,她也成为岛城重度残疾人捐献遗体第一人。
一场高烧,烧坏神经系统
“我从小是个人见人爱的漂亮小姑娘,大家都喜欢得不得了。”刘淑云说,当年她可是家人的“开心果”。
刘淑云说,自己人生的转变发生在三岁时。有一天,她突然发高烧,有经验的大人们断定是“小孩出麻疹”,由于当时在东北老家生活,碍于当地医疗水平和家里的经济条件,家长都没当回事,只用土法“发汗”来治疗,多天后没见到明显成效,再去医院时,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
住院治疗退烧后,刘淑云的父母吃惊地发现,她的全身就像“面条”一样柔软,上半身和下半身都能“折叠”在一起,且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疼。医生诊断确认,刘淑云发烧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全身神经系统都被“烧坏”,她从此不会再站立起来了。父母不相信女儿的一生就这样躺在床上,于是卖掉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走遍了北京、上海等地医院,但医学专家们详细检查后都说:“没有希望了”,并断言“即使救过来,她也活不过20岁。”这场突发疾病,也让她从此躺在了病床上……
写信推荐感恩母亲
2006年全国“助残日”来临前夕,李沧区残联接到一封刘淑云的来信,推荐自己的母亲杜纪芬为“十佳助残先进人物”,这封信打动了所有工作人员(本报曾报道)。
李沧区当时参与评选推荐工作的残疾人陈玉梅,清楚地记得七年前刘淑云这封信的内容。陈玉梅说,刘淑云生病的时候,妈妈杜纪芬才29岁,面对全身肌肉萎缩、身体各部位变形,要用双手支撑头部才能抬头的一级重残人,杜纪芬几十年如一日不离不弃,坚决回绝了身边人解决掉这个“废物”的说法,把女儿始终当宝贝来照顾,没有怨言更不图什么回报。
刘淑云告诉记者,父亲在她15岁时去世,母亲一直和她相依为命,直到2009年病逝。此后,她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关心和照顾。2011年12月,政府在周口路给残疾人盖了“康居公寓”,她是第一批搬进新居的残疾人,精装修的房间里有地暖,水、电 、煤气等使用都有优惠,生活上还有“低保”待遇,社会大家庭的温暖让刘淑云对生活更加充满信心,“人活着要面对自己的实际,来人世间一回 ,愁眉苦脸是一天,快快乐乐也是一天,我们为什么不快乐呢?”
建聊天群救回轻生女
刘淑云身体重度残疾没有上过一天学,但她却凭着自己的努力完成了小学乃至中学的课程,并在热心人士的资助下,学会了趴在病床上用电脑与外界联系。
陈玉梅告诉记者,刘淑云尽管身体残疾却很有爱心,“她利用电脑救助了很多有心理问题的残疾人”。刘淑云在网上建了一个聊天群,专门帮助遇到心理障碍的残疾人朋友。湖南有个残疾人叫李碧贞,她因患一种怪病,浑身疼痛无力,在最痛苦的时候,甚至想结束自己的生命。刘淑云通过网络天天和李碧贞谈心,用自己的人生遭遇开导对方勇敢面对生活,直到有一天李碧贞告诉刘淑云“我恋爱结婚了”。
“你不坚强,没有人替你坚强。”这是刘淑云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如今,她的聊天群里有40余名全国各地的残疾人网友。记者采访时发现,刘淑云不能用电脑键盘打字,她用手写板一笔一划地写出来,每写一行字都要花费很大力气。接受记者采访时,刘淑云却始终乐呵呵的。
捐献遗体,希望找到病因
刘淑云说,当年医学专家断定,得了这病的人活不过20岁,可如今“我都多活快30年了,怎么还好好的?”虽然她心里明白这些年是怎么过来的,但医学上的“结”一定要解开。刘淑云说,她的病始终没治好,应该让医学专家研究一下,特别是生病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让下一代千万不要再得我这种病了,这病非常遭罪、太痛苦了,至今浑身上下没有一个关节不痛”。
刘淑云告诉记者,她是“全身捐献”,并且定向给青大医学院做科学病理研究用。“我捐献遗体,就是希望医学工作者通过研究和解剖,找到治病防病的方法,造福未来人。”
文/图 记者 刘延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