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资讯 >社会>正文

青岛两人网上发布招聘信息 以高薪为饵进行诈骗

来源:半岛都市报2013年5月6日【评论0条】字号:T|T

1/33

  • 3
  • 5
  • 4

  “挖掘机、吊车、装载机司机,保底每月5000元,最高可挣10000元……”一伙骗子通过各种网站发布招聘信息,以高薪为诱饵,吸引了来自甘肃、内蒙古、河北等全国各地求职者,随后以交保险费或服装费的幌子进行诈骗,最后再开车把受害者拉到照相馆和旅馆后趁机逃跑。案发后,即墨警方迅速出击抓获两名诈骗嫌疑人,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嫌疑人高某和任某原本是招工被骗的受害者,被骗后他们竟然如法炮制以同样方式骗别人。

  ■报案小伙被骗身无分文 

  “本以为找到一份高薪工作,没想到却掉入了诈骗陷阱。”来自河北21岁的刘杰告诉记者,今年春节期间,失业在家的他在上网时,无意中浏览到一个网页上的招工帖子,“高薪、挖掘机司机、包吃包住……”刘杰心动不已,今年 3月份他打通了网上留的联系电话,电话中一名男子让他尽快来。 

  3月中旬一天 ,刘杰揣着一千多元钱,千里迢迢来到了青岛,在即墨普东镇的一个路口见到了任某,任某开着一辆黑色轿车,在车上与刘杰聊了一会儿后称很满意,随后任某让刘杰先交给自己1000元的“从业保险费”,然后带着刘杰来到了一家照相馆,刘杰毫不怀疑地进去照相,却发现任某加大油门逃跑了。刘杰当即反应过来自己被骗了,身无分文的他于是想到了报警,寻求帮助。 

  ■调查受骗者来自多省份 

  “我们接到多起类似报案,受害者来自全国各地。”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即墨市公安局的通济派出所、南泉派出所辖区内又先后发生了多起类似案件,受害人来自甘肃、内蒙古、河北、河南等全国各地,通过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作案手法非常相似,诈骗方式都是骗子通过网络发布招工信息,以薪水高为诱饵吸引求职者,然后通过电话将求职者骗到指定地点进行见面,随后以交纳从业保险费、服装费等名义向他们索要钱财,最后驾驶车辆到暂住旅馆或者照相馆,将受害人抛离后迅速逃跑。 

  4月7日专案组确定了有前科的邱某某有重大作案嫌疑,民警随后了解到嫌疑人邱某某和任某、高某三人无业但花钱大手大脚,而且任某手中黑色比亚迪S6越野车和受害者反映的一致。 

  ■破案走访百家网吧旅馆 

  “嫌疑人高某酷爱上网,喜欢网络游戏并爱好聊天。”办案民警告诉记者,开始线索非常少,他们在走访中了解到嫌疑人高某的一些信息,随后他们开始在即墨和城阳周围进行走访,经过对即墨和城阳等百余家网吧和旅馆进行走访,4月29日,专案组民警在城阳区文阳路附近一网吧内将高某抓获。 

  “根据高某的供述,我们守株待兔很快抓获了嫌疑人任某。”办案民警说,经过审讯民警了解到嫌疑人任某经常驾驶比亚迪S6在城阳高架桥一带活动,随后专案组民警展开了布控,在城阳高架桥附近“守株待兔”搜索嫌疑人的踪迹。4月30日上午嫌疑人果然出现在城阳高架桥下面,随后现场几位便衣民警迅速将任某摁住,当场扣下其驾驶的黑色比亚迪S6越野车,并在车内查获留有受骗者的行李、证件等物品。 

  ■幕后俩嫌犯曾是受害者 

  随后,民警在任某和高某的住处查获大量受害人的行李和物品,经审查,该二人供述自2012年以来伙同邱某某(在逃)等人交叉结伙,在网上发布高薪招收挖掘机、吊车、装载机司机信息,驾驶黑色凯美瑞轿车相约在即墨市见面后,以要求应聘者交纳保险金形式进行诈骗,诈骗金额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在即墨、城阳等地以招工收取保险费为手段,作案20余起,案值10万余元。目前犯罪嫌疑人任某和高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 

  “他们原本是受害者,如今却如法炮制转而去骗别人。”办案民警说,据二人交代,任某和高某之前都是被骗来的,发现受骗后高某和任某并没有去报警,他们不甘心自己受损失,他们想的是如何把钱最快拿回来,并决定以同样的手段去骗别人。 

  事后,记者在看守所见到了其中一名嫌疑人任某,据介绍,任某今年 23岁,冠县人。面对记者采访,他一直很抵触不愿多说,“我知道错了,不想再说其他的了,我只想跟那些被骗者说一声‘对不起’。”任某表示。 

  ■套路不把人骗光不罢休 

  据办案民警介绍,因为这伙嫌疑人在不同网站发布信息,而且还不断进行更新,所以几乎每天都能吸引很多的求职者。“特别是招工高峰期,应聘者会更多。”办案民警介绍,根据嫌疑人供述,他们最多的时候一天能骗20多个人。 

  “遇到一些有钱的大客户后,他们有时还会设计连环套,直到骗光他们身上的钱财为止。”办案民警说,根据嫌疑人任某交代,期间他们曾遇到一位有钱的求职者,上午他开车先进行了接触,并顺利骗取了 1830元的所谓“保险费”。“因为这位求职者身上还有钱,而且还没有意识到被骗,所以任某又主动打电话给邱某某。”办案民警说,当天下午,邱某某又以“领导”身份与这位求职者见面,“又以购买服装费、安全帽等理由骗取了近2000元。” 

  “由于大量的应聘者上当受骗,相应的他们的资金积累也越来越多,一名嫌疑人甚至一年后还购买了新车。”采访中办案民警说,毕竟一些受害人身上没有多少钱,但这些嫌疑人根本不在乎,受害人身上有多少钱他们就骗多少,其中一些受害人因为身上钱太少还被要求写欠条。

  受害人快来领被骗证书 

  “这些嫌疑人所骗的人员多数都有特殊机械操作证,比如挖掘机操作证、吊车操作证等等。”办案民警表示,遇到一些身上没带多少钱的求职者,这些嫌疑人有时还会将他们的证件扣下,“这样也能让求职者事后想方设法弄钱来赎回证件。”办案人员介绍,他们曾在嫌疑人任某的住处搜出了很多这类证件。 

  当天上午,民警将这些证件展示出来。里面包括驾驶证、职工绩效毕业证书、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安全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以及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等。“这些证书目前就在公安局,也希望这些证书的主人在看到报道后及时联系我们。”办案民警表示。 

  记者了解到,这起案件涉及人员比较多,“希望其他被这伙嫌疑人诈骗的求职人员也能向公安机关继续举证。”民警表示。 

  网站应加强对发布审核 

  民警介绍,这伙嫌疑人在多家求职网站上发布了招聘信息,其中有赶集网、易登网、58同城网等。另外,他们所使用的手机号码也很多,这些招聘信息所留的手机号码也各不相同。“发布这类信息时不需要审核,只留下联系人的姓,电话号码也大都未经过实名登记,这些给破案带来了很大困难。”办案民警说,发布这类信息并不需要一些主管部门的审核。记者登录了某招聘网站,并随意注册了一个用户,然后很容易就可操作发布招聘信息。 

  “没有相关的审核,这也给了一些不法分子提供可乘之机。”采访中一位曾经被骗的市民李先生对记者提出,“网站也应该进行加强审核,对于这些发布信息者应该进行有效监控。如果要发布招聘信息,网站需要发布者出示相关的执照登记等,然后经过审核通过后再将该信息发布出去,保证求职者能维护自身权益。” 

  网上找工作多留个心眼 

  “不法分子在网上招聘时大都打着高薪的幌子,而且还伪装成某些大型国企,所以求职者在应聘网上工作的时候更应该谨慎。”采访中,即墨刑侦大队的办案民警提醒,因为大型企业都有自己的官方网站,在遇到这类招聘信息时,应聘者可以先到网上搜一下他们的网站或者是拨打官方网站上留下的电话落实清楚后再进行应聘。另外,如果是正规大企业的招聘,一般都会留固定电话,而不是随意公布一个手机号。 

  警方还说,求职人员一定要到正式的、合法的劳务市场求职,不要随意将贵重物品或钱财、证件交由他人,发觉上当受骗应立即报警。 

  文/图 记者 徐新东 刘鑫 

精彩推荐更多>>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