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宁4月24日讯(记者 马辉) “先看病后付费”就诊模式、贫困家庭学生营养餐计划、万名保健医生进农户、民生保障“十大体系”……两年来,济宁始终把办好群众的事情作为最大责任,2012年民生支出达到202亿元、增长30.5%,占财政总支出的56%。
在济宁,“民生菜单”在逐步变成一道道“民生大餐”,用于民生的“真金白银”在逐年增多,群众的幸福指数在不断攀升。“改善民生是最大责任,我们一切的工作、所有的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济宁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济宁市委书记马平昌说。
近年来,济宁加大了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坚持从群众实际需要出发办实事好事,去年财政民生项目支出达到202亿元,增长30.5%。同时,济宁把群众满意作为评判工作的重要标尺,对去年县市区和市直部门的考核,除了考核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成效,还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设立“群众满意奖”,对群众满意度考核靠前的县市区和市直部门进行表彰奖励。这次全省电话抽样调查,济宁的群众满意度比上年提高了3.14个百分点,前移了五个位次。
从2012年秋季学期起,济宁在全省率先启动实施“家庭困难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市县财政共投入4517万元,对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营养补助。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营养钱”变成“营养餐”,确保孩子们吃到口中、获得营养。
从去年开始,济宁从市县乡三级医疗卫生机构选派了10152名医务人员,由1名医生、1名护士或其他医务人员组成一个小组,对口联系一个行政村,与当地乡村医生一起,组成保健医生团队,每个团队为300-600户农村家庭提供基本医疗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并与至少10户长期患病的病员家庭建立长期帮扶关系,实现了“户户拥有自己的家庭保健医生,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济宁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保健医生与农村重点人群签约率达到90%以上,签约家庭达到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