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威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威海市创建“公交都市”的相关工作。未来三年,威海市将以“城市交通一体化公交走廊管理”(ITCM)为主题,打造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的综合立体公交运营体系。到2020年底,威海市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威海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威海入选全国“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8月4日,国家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十三五”期间全国首批50个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城市名单,威海市名列其中。

  威海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于雪辉介绍说,“公交都市”是为应对小汽车高速增长和交通拥堵所采取的一项国家级城市交通战略,倡导城市公共交通主动引导城市发展,强调城市公共交通与城市人居、环境、结构功能、空间布局默契协调、共存共促。

  近年来,和国内许多城市一样,威海市机动化发展水平突飞猛进,私家车以每年2万多辆的速度增长,交通拥堵等“城市病”开始初步显现。由于威海中心区受带状地形限制,主干道交通负荷重的问题尤其突出。

  另一方面,威海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为14.7标台/万人,绿色公交车辆比率达85.7%,中心城区电子站牌覆盖率达89%,公共汽电车平均车龄仅为2.6年,市域范围实现“村村通公交”,全省城调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连年超过94%,公共交通呈现出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保障创建“公交都市”创造了良好条件。

  威海市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要打造更具影响力的宜居、宜业、宜游、宜学的卓越城市。秉承这一战略部署,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开展“公交都市”创建筹备工作,最终入选全国首批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城市。

  构建“公交+慢行”的便捷出行模式

  2017至2020年,威海市将以“城市交通一体化公交走廊管理”(ITCM)为创建主题,着重打造以“轨道交通+快速公交”为骨架的综合立体公交运营体系,构建“公交+慢行”的便捷出行模式。

  ITCM就是在一条交通走廊上整体改善道路基础设施、公共交通服务,以及各种交通方式的运行管理,以提高所有出行者的出行速度、出行可靠性以及出行安全性,改善所有交通出行者的出行体验。

  于雪辉介绍,之所以选择ITCM,主要是由于威海市为典型的带状组团城市,目前交通量主要集中在东西向的文化路、世昌大道,南北向的新威路、海滨路、青岛路以及沈阳路等几条主要客流走廊上。解决好这几条交通走廊上的问题,就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主要交通问题。因此,威海市首先将以世昌大道—青岛路作为ITCM示范段。

  力争到2020年底,威海公共交通机动化出行分担率提高到60%,城市公共交通乘客满意度达到90%以上,万人公交车辆保有量达到16标台,公共交通站点500米覆盖率达100%。

  中心城区规划建设2条轨道线路

  “公交都市”创建期间,威海市将持续实施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全力推进轨道交通及公交专用道建设,完善以枢纽为核心的公交场站建设,构建快—干—支—微多层次一体化常规公交线网,推动“互联网+公交”的深度融合。

  “下一步,我们将强化公交枢纽和走廊,带动城乡一体化线网结构的优化调整,形成多级互补、覆盖城乡、便捷衔接的一体化公共交通体系,实现市域范围内公共交通服务全覆盖。”市运管处公交科科长刘伟说。

  推进轨道交通及公交专用道建设,也是威海市创建“公交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至2020年,威海市将在中心城区范围内规划建设2条大运量的轨道线路和“大站快线+公交专用道”网络,为主要公交走廊提供长距离快速、无缝衔接的公交服务,从而提高公交通行速度和运营效率、节省乘客出行时耗。

  在以枢纽为核心的公交场站建设推进方面,2017至2020年,威海市计划建设11个公交枢纽,新建19个、扩建7个首末站,新建8个公交停保场、1个停车场。

  威海市还将构建适合威海特色的慢行交通系统,编制“互联网+城市公交”行动计划,启动多层次公交票价体系实施方案研究,保障城市公共交通可持续发展。

  加大对公交的扶持力度

  为确保“公交都市”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威海市将加大市、区两级政府对公共交通的扶持力度。

  此外,做好用地保障,加强公交用地综合开发,优先保障公交设施用地,落实配套站场建设“五同步”,制定落实公共交通在路权使用、交通管理及信号设置等方面的优先措施。

  威海市还将制定出台《威海市公共汽车电车客运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完善的公共交通制度体系,加强公共交通发展相关的标准体系建设。

  同时,威海市还将成立公交志愿者队伍,开展公交宣传进社区等活动,提升公共交通形象,提高公共交通吸引力。以“城市公共交通周”等活动为载体,让全社会理解公交优先与城市环境和自身利益的关系,引导交通参与者转变出行方式和消费观念,提高全社会低碳出行意识。(记者 聂宗玉)

  来源:威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