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划分为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中心城城市建设区、山前平原农业区、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区、北部平原农林区5个生态功能区。

  ●南部山区水源涵养区 将通过退耕还林、荒山绿化、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建设等措施,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治理水土流失,并通过生态农业、生态小城镇、生态工业和生态旅游业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中心城城市建设区 加强对泉水的保护,彰显济南特有的泉城特色景观风貌;通过绿色隔离区、生态廊道和绿地斑块建设,形成美观高效的城市园林绿化体系。

  ●山前平原农业区 将加强生态农业、生态工业和生态小城镇建设,提高对中心城的支撑能力。

  ●黄河沿岸湿地保育区 将以黄河大堤标准化堤防建设为基础,以黄河自然景观和现有的湿地、林木、草滩、沙滩为依托,加强生态林和湿地保育等生态保护与建设,保证区域生态安全。

  ●北部平原农林区 将发展生态农林牧渔业,建设农林生态产业链,建设农副产品供给区。

  规划将基本农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和风景旅游区、山林绿化区以及重点生态保护防治区等区域纳入基本生态控制线,全市基本生态控制线范围面积约5886平方公里,占市域总面积的72%,按照相关专项规划和市域空间管制的要求具体实施控制。

  市域城镇“一心、三轴、十六群”

  根据我市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全市将构筑“一心、三轴、十六群”的市域城镇空间结构。

  ●一心 济南中心城市。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和市域城镇体系的中心,带动山东省中西部发展崛起的区域中心。

  ●三轴 三条城镇聚合轴。以中心城市为中心,与产业空间布局相适应,向东、向西、向北形成沿济青、济郑和济盐产业聚集带的三条城镇聚合轴,提高空间集聚性,带动周围城镇发展。

  ●十六群 十六个城镇组群。促进组群城镇统筹发展,增强集合竞争力,以地域邻近、资源相似、产业相近为依据,组建城镇组群。规划形成十六个城镇组群,每一组群以中心镇或次中心城市为中心,带动组群内其他城镇共同发展。

  市域城镇等级分为“中心城市、次中心城市、中心镇、一般镇”四级,包括:1座中心城市(济南中心城)、4座次中心城市,16座中心镇、30座一般镇。

  市域城镇规模分为六级,包括:

  1座300—500万人一级城镇、1座50—100万人二级城镇、1座20—50万人三级城镇、2座10—20万人四级城镇、16座3—10万人五级城镇、30座1万人左右的六级城镇。

  市域城镇职能分为五类,包括:

  4座综合发展型城镇,16座工矿业型城镇,13座农副产品加工型城镇,6座旅游开发型城镇,7座市场带动型城镇。

  规划指出,重点城镇发展包括以下地区:

  ——章丘城区 位于济青产业聚集带,发展重型汽车、先进制造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商务金融、文化教育、旅游休闲等功能,形成具有历史文化传统和泉水特色的山水园林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6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7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发展为主。

  ——济阳县城 位于济盐产业聚集带,发展能源、机械、化工工业,形成以工业为主导功能、配套完善的现代化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35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40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向南发展为主。

  ——平阴县城 位于济郑产业聚集带,著名的“玫瑰之乡”,发展为济南工业生产配套服务的加工制造业,充分利用资源优势,积极发展绿色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旅游及商贸物流等功能,形成现代化山水生态城市。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约20万人,城市建设用地约23平方公里。城市建设用地以向西南、向东发展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