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口阿根廷城际动车组。(资料图片)出口阿根廷城际动车组。(资料图片)

  2007年以前,中国国内还没有一条真正意义上的高铁,然而最近呢?短短几年,中国高铁就以最快的运营速度、最长的运营里程和最全面的技术领跑全球,成为一张闪亮的国家“名片”。在国内外重大的铁路列车招标项目中,“青岛造”高铁屡屡斩获大单,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近日,记者走进中国高铁列车核心研制企业——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力求探寻中国高铁的创新之道。

   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

  位于青岛市锦宏东路上的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看上去是一个不起眼的公司。3月初,初春的阳光洒在厂区交车线上,一列列崭新的动车组如同白色巨龙般跃跃待发。但就是在这里,跑出了我国高铁的多个“第一”:从这里驶出的CRH380A动车组,创下了486.1公里/小时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第一速;从时速200公里到时速380公里,我国各个速度等级的首列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至今从这里驶出的800多列高速动车组,占到全国总量的近一半。从引进技术到自主创新,从“追赶”到“领跑”,短短十年,演绎精彩蝶变。

  创新,是打开高铁大门的一把“金钥匙”。早在2004年引进时速200公里动车组之初,中车四方股份就明确了“以我为主”的策略,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两条腿走路,把握创新的主动权。他们提出“1比7”的投资理念,即花1元资金引进技术,就要配套投入7元资金进行自主创新。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2006年,当第一列国产时速200~250公里动车组问世时,中车四方股份不仅完成所有原始图纸、资料和技术标准的消化吸收,还针对中国铁路运营环境,完成110项优化设计,解决了引进技术“水土不服”的难题。

  与此同时,中车四方股份快速搭建动车组设计、制造、产品三大技术平台,加速培育自主化能力。在成功引进消化吸收时速200公里动车组技术后,快速自主提升,下线了国内首列时速300~350公里动车组、首列长编动车组以及世界首列卧铺动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