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一男子同样受骗

  与潘先生有相似经历的还有临沂市的张先生。今年34岁的张先生也是一名在工地上干活的临时工,与潘先生的受骗经历极为相似。不过,从采访中记者发现,这位张先生似乎比潘先生更明白这是咋回事儿。

  “有人推荐给我的,他们说只要去济南办理这个业务,不用出钱,还能贷出几万元,贷款也不用自己还。”从张先生的话语中记者得知,张先生买车的意图并不单纯,他是想通过买车贷到款,之后利用这笔贷款做生意,“中介告诉我,到时候再把车卖了,加上贷款,能得十六七万。”

  不过,一切不在他预料之中。贷款并没有直接到他手里,而且需要每月还款,这下张先生不乐意了,因为一开始中介说的是“不用还贷款”。于是,坚持不还款的张先生很快也收到一封《车辆收回通知信》,之前欠的首付款和信里的欠款相加,已经超过100000元。而张先生在采访中也提到了一个地方——“海右商厦”,他说中间介绍人也是海右商厦的李姓男子。

  中间人李某某不知所踪

  本想通过这种手段捞点好处,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事发后,潘先生和张先生也曾打电话找李姓男子讨说法,不过李姓男子的电话已经关机多日,无法取得联系。

  1月8日下午,记者来到潘、张两人提到的海右商厦三楼B区想一探究竟。记者发现,这里是一家化工公司,整个三楼B区西侧基本归他们所有。当记者询问“李某某”在不在时,工作人员显得比较警惕,紧接着一男一女将记者领到了对面的会议室。记

  者以潘先生亲戚的名义进行了询问,其中男性工作人员称自己是这里的负责人,姓傅。女的姓李,也是该公司的工作人员。

  其中,傅先生称“李某某不在,去哪了不知道。”而李女士表示,“他要账去了。”两人均否认李某某是该公司的员工。傅先生称,“他还欠我10000多元呢,4个月以前借的。”

  傅先生介绍,他与李某某是朋友,两人曾经喝过几次酒,李某某经常来这里找他玩,便熟识了。李女士似乎对李某某更为熟悉一些,她说:“有啥事儿让潘先生自己来找,他自己签的合同他自己不清楚吗?”从李女士的话中记者得知,她知道李某某做过车方面的生意。

  傅先生也对记者说,“你让潘先生自己来,他们不认识你,肯定啥也不跟你说。”但当记者想从李女士口中获得更多细节时,她变得十分警惕,称自己什么都不知道,且与李某某没有任何关系。

  当记者询问当初的欠款协议是在该公司办公室内签署,公司是否知情时,傅先生称,“我们公司经常来人玩,会议室天天开着,我们不知道。”随后,记者发现,该公司内的员工几乎都认识李某某,他们一致称,李某某经常来玩,因此认识,且已经有十几天没见过他。

  在记者的不断询问下,傅先生显得越来越不耐烦。该公司一名短发白衣的女子则直接命令傅先生“锁门”,要将记者赶走。见此情景,记者只得离开,离开前,记者提出留一个公司的电话,但被拒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