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于提携后人的前辈,爱较真的老头儿

  胸怀博大、淡泊名利、提携后人、不端架子,这是朋友、同事和学生们眼中的臧老。

  一位歌唱家告诉记者, “臧老在音乐圈有那么大的名气,但接触后感觉他非常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儿架子,记得在2000年前后,因为要参加一场比赛,特邀请臧老写一首歌曲,歌曲写出来了,但是臧老却分文不取。”

  喜欢作词的山东省郓城县残疾青年吕永清回忆说:“臧老和我初次见面时,他那慈祥的笑容令我终生难忘。他说喜欢我的词是因为我写的角度总和别人不同,一下子就能打动他,让音乐的旋律自然而然地流出来,他嘱咐我要保持这种风格写下去。那时,他是名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而我只是一个刚刚到文化馆上班的农村残疾青年,没想到能得到臧东升老师的这般关爱。”

  心存善念,奖掖后人,在方方面面给晚辈创造机会,使臧老获得了很多人的尊重。

  李唯告诉记者,“有时与臧老合作作曲,他经常说,把你的名字署在前面,我跟臧老开玩笑,说要扛他的大旗,其实我要扛的是臧老人品的这杆大旗,扛的是他作风的这杆大旗。”

  “他是个守时、守信的人!”臧蔓宁告诉记者,“接到创作任务,父亲从不会拖沓,一定会在规定时间之前完成,经常的情况是,我回到家,看到爸爸端坐在书房的钢琴前,钢琴上放了红蓝铅笔,他一边弹琴一边用笔在谱纸上修改;第二天,一沓写好的谱纸就会整整齐齐摆放在桌子上,等着文工团的工作人员来拿。”也正因为如此,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流行一句话:“有紧急的创作任务,就找臧老。”

  儿子臧博告诉记者,“父亲经常跟我说,自己就是个写曲子的普通军人,没有共产党、没有部队就没有他的今天。在住院期间,父亲屡次叮嘱我,不能向组织提要求,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别打扰别人,不要让别人来探望。在2014年父亲获得第七届山东省泰山文艺奖、艺术突出贡献奖的时候,相关部门要求提供获奖证书,我把家里找了一个遍,原先有一橱子的证书却只找到零星的一两张,我问父亲,他笑着说搬了几次家都丢掉了,那些都是身外之物。父亲是为音乐而生,他就是个纯粹的音乐人,他没有留下什么物质财产,给我和姐姐留下的是他的精神财富,是他对党、对国家、对部队的热爱,对音乐的热爱。”

  从不汲汲于富贵,守着内心那份宁静,臧东升用一生谱写了文艺工作者的担当。

  在11月24日举行的追悼会上,老战友刘国政的追思词《送别臧老》,让我们重温这位乐坛老顽童的音容笑貌:“他一生的华彩都在音乐之中。在音乐的天堂里,他是一轮太阳,曾经意气风发地冉冉升起,曾经激情万丈地艳阳当空,曾经染就了天边的五彩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