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群众、扎根军营,采风路上不停步

  文艺工作者要想有成就,就必须自觉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回顾臧老的一生,他始终坚持脚踩坚实的大地。他每年都到基层采风,深入军营、深入群众、深入生活,他对军装、对土地爱得真挚、爱得持久。

  “五彩云霞空中飘,天上飞来金丝鸟……”臧老最为人熟知、脍炙人口的歌曲《情深谊长》,创作于1962年,原系描写红军长征途中著名的彝海结盟、十八勇士强渡大渡河的舞剧《红流》中的第二幕插曲,后作为女声独唱入选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

  为了创作《情深谊长》,当年刚二十出头的臧东升和战友们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路,到西南地区的深山中彝族同胞生活区采风。那时,彝族火把节已经过去,创作人员失去了采风的良机,热情好客的彝族群众又为他们专门组织了一场盛大的火把舞,并让他们欣赏了青年恋人之间倾诉爱情的口弦琴,彝族月琴手莎玛乌兹更是演奏了许多动人的乐曲。受到少数民族地区乡土风情的启发,臧东升将采风中获得的音乐素材巧妙地融入了《情深谊长》。

  说起父亲对作曲的痴迷,女儿臧蔓宁回忆起小时候的一幕。“爸爸牵着我的手在院子里散步,有时会突发灵感,他低下头,笑眯眯地对我说,‘女儿,爸爸给你哼个曲子,你听听’。”

  1980年的一个清晨,臧老漫步在青岛海滨,面对东方彩霞染红的天际和海面,脑中突然涌起一段旋律,他立即谱写出来,这便是后来电视音乐片《青岛,青春的岛》的曲子。

  甜如甘霖的嫩江水滋润了臧东升心中永不枯竭的音乐之泉,丰富的采风经历让这眼泉水流得更加充沛欢畅。多少年来,从偏僻艰苦的高山哨所到远离海岸的伶仃小岛,从荒无人烟的戈壁滩到路程遥远的边防线,从彝族同胞的生活区到陕北革命根据地,还有长山列岛军营、对越自卫反击战前线……哪里有战士、有群众,哪里便留下了臧老跋涉的脚印。

  济南军区政治部前卫文工团的同事们如此评价他:“臧老创作的歌曲旋律优美动听、自然流畅,犹如天籁之音,从人的胸臆中自然流淌出来,既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又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既有较高的艺术品位,又朗朗上口易于传唱。”

  2006年,济南军区为庆祝“八一”建军节而组织晚会,臧老欣然接受了为该晚会创作节目的邀请,年近七旬的臧老不顾身体的疾病,再次踏上了采风之路,连续十几天,辗转在河南省的多个连队,老人没说一个累字,给同行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是臧老一生艺术生涯中最后一次下部队采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