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密取禁书的行动后来被校方发现,以追究责任相威胁,期末时把我们这些‘危险分子’赶出了学校。”聂希文说,他们这批革命青年有的奔赴胶东抗日前线,有的转到其他学校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有的来到抗日根据地学习和战斗。
聂希文被学校开除后,走出了学校,走向社会。按照党的教导,要学会在更广阔的领域里战斗,就要利用好一切社会关系做好自身掩护工作。于是,1941年,聂希文便在父亲开办的“子俸药房”里安下身来,党组织给他的主要任务就是收集情报。“当时我才16岁,没有社会经验,对侦察的主要对象——敌区上层人物一无所知,是父亲帮助我打开了工作局面。”聂希文在追忆父亲时曾写到,他父亲在上世纪20年代即持有胶澳商埠官方颁发的行医执照,这在当时是少有的。他利用自己是名中医的有利条件,广交上层人物,帮助他们获取了不少军政情报。
实际上位于遵化路上的 “子俸药房”,是以聂希文的父亲聂子俸的名字来命名的,他父亲原籍高密,在学生时代曾参加过“五四运动”和许多爱国活动,读书时因参加进步政治活动被校方除名。祖父带着全家迁居胶州城后,曾与父亲一起开设过中西药房。上世纪20年代,他父亲来青谋生,居住在老四方,曾先后在日商纱厂、四方机厂、铁路当过工人,后在海云街开设了“子俸药房”。
聂希文说,父亲年轻时是一位忧国忧民的进步青年,他耳闻目睹两次日占期间日本侵略者的种种暴行。当时他们家住遵化路上,东邻是一个日特的秘密机关,那座楼房的平台就是一个用酷刑残害中国人的刑室。许多个夜晚,他们一家人在家中院内就能隐约看到残暴的敌人用点燃的大把香火,往中国同胞的身体上刺烧的情景。那闪闪的火光、受刑同胞的惨叫声,让全家人备感悲愤。他父亲也曾被日特抓去受过拷问和折磨,后来父亲因被日本人从火车上推下来,导致腰椎骨折并落下终生的残疾,因此父亲极其仇视日寇。聂希文从“地下图书馆”带回家一些进步书籍,经常给家人阅读,父亲的政治觉悟也不断提高,积极向党靠拢。
更多精彩内容,请搜索关注微信号sina_shandong,在这里,看见山东。

查看评论(0)网友评论
发 表 登录|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