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5年4月2日,由国家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联合组织评审的“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名单公布,济南成为16个试点城市之一。顾名思义,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变身“海绵宝宝”,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 “弹性”。在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最近,济南海绵城市总规划已报国务院待批。今天起,大众网将推出“海绵”看济南系列报道,将分别采访规划、市政、园林、水利、城建等多个部门,带您全面了解藏在城市角落中的“海绵宝宝”。

  “海绵”看济南系列报道<一>

  揭秘济南四大“海绵”: 未来一年能蓄水4个“大明湖”

下沉式绿地模仿海绵吸水。(记者 王宗阳 摄)下沉式绿地模仿海绵吸水。(记者 王宗阳 摄)
道路海绵中的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倒一瓢水5秒就能被吸收。(记者 王宗阳 摄)道路海绵中的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混凝土,倒一瓢水5秒就能被吸收。(记者 王宗阳 摄)

  大众网济南8月11日讯(记者 王宗阳)新建小区自带“吸水”绿地、路边人行道也能“喝水”、园林绿地下凹蓄水、城市河道划蓝线保水。今天大众网记者从济南市规划局采访获悉,济南海绵城市总规划已上报国务院待批。目前四大“海绵”系统呼之欲出,预计到2020年,济南海绵系统一年可多蓄水533万立方米,相当于4个大明湖的水还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