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探访泰安“秋裤村”:产量大,利润低,“秋裤村”发展遇瓶颈
马上进入11月,天气越来越冷,气温越来越低。连一些标榜着身体好、有活力的年轻人也撑不住了,纷纷套上了秋裤,他们还说,能不用父母唠叨,主动套上秋裤,这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10月28日,在泰安市姚家坡村,家家户户忙得热火朝天。闪电新闻记者来到姚家坡村,一进村就看到了几辆准备来拉货的大车,村民们正在忙着将一包一包的秋裤装到车上。在道路两边,树立着各种样式的广告牌。这些广告牌有一个共同的关键字,就是“针织”。而这些个体户所做的最主要的产品就是秋裤。
![](http://n.sinaimg.cn/sd/crawl/58/w550h308/20191031/0d55-ihqyuym6981533.jpg)
目前,村里的370户人家有160家在做与秋裤有关的生意。姚家坡村村委成员张广伦向闪电新闻记者介绍,现在姚家坡村一年可以生产秋裤5000余万条,年产值1.6亿。如果把这些秋裤连起来可以绕赤道一圈。“村里的土地一直较为贫瘠,村民收入少。大约40年前,很多村民就开始从事针织手工业。从那时起,家家户户都充斥着缝纫机的声音,卖布的货郎在村里随处可见,从泰安大市场,再到济南西市场,都能看见姚家坡人的身影。”张广伦说。
![](http://n.sinaimg.cn/sd/crawl/162/w550h412/20191031/ee91-ihqyuym6981594.jpg)
![](http://n.sinaimg.cn/sd/crawl/162/w550h412/20191031/cbcf-ihqyuym6981629.jpg)
现在,除了国内市场,姚家坡村的产品也销往了吉尔吉斯斯坦、印度、俄罗斯等外国市场,村民们自豪地说:“只要能想得到的地方,就有人穿我们的秋裤。”
姚家坡村的“秋裤”产业不仅富了本村人,还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闪电新闻记者发现,虽然年产量达到5000余万条,但相比较产量而言,1.6亿的产值利润率却显得有些尴尬。在针织户孟兆义家,四名工人正在给秋裤封边。闪电新闻记者在旁边计算,一个小时下来,这位工人就做了将近30条。孟兆义告诉记者,现在的生产就是在走量,真正的利润只有每件3毛到5毛钱。这样一算,一天下来利润也仅仅只有几十元钱。除去工人的人工费后,利润更是少的又少。虽然现在姚家坡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秋裤村,但是产业结构还比较单一,产品的层次也不高。主要的生产方式也都是家庭作坊式生产,没有统一的标准。这样一来,真正到手的利润在红火的产业身后显得“雷声大雨点小”。
李美是姚家坡村的一名个体针织户,从80年代就开始从事针织产业。现在他们生产的秋裤,已经成了抢手货,很多客户都是提前来订货,一年营业额过百万,年销售量将近10万件。在内蒙古、东北、河北、河南等地都有他们生产的秋裤的身影。为了进一步拓宽市场,李美上个月还专门跑了一趟国外,但是到了当地却吃了瘪。“第一,客户要求咱们有产量,咱们的工人没有这么多,再一个就是有规模的证件和验资报告。这些我们都没有,这样一来客户就不愿意合作了,即使有些客户专程前来,看到我们的厂房也觉得不正规,渐渐的市场就小了。”李美无奈地说。
![](http://n.sinaimg.cn/sd/crawl/58/w550h308/20191031/0e22-ihqyuym6981680.jpg)
姚家坡村也认识到,想要摆脱目前的现状,只能将村里闲散的劳动产能聚合起来,形成统一的品牌。而且要改变产品的低端化,做更新、更高端的产品,才能让真正的利润攥在手里。现在,秋裤村也给自己定下了小目标,首先要建立一个“秋裤产业园”。“总建成面积有6万平方米,建成的话能入住二百多户针织户。那时我们统一申请商标,同时打造电商品牌,发展私人定制服务等,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团结起来,集体发力。”张广伦向闪电新闻记者介绍。
(齐鲁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