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清晨,烟台市芝罘区人民体育场内,活跃着一位老者的身影,刀枪棍棒、徒手套路……他的拳法优美刚劲,耍起兵器也是呼呼带风,吸引了许多人的目光,还有不少人跟着他学习打拳。

  这位老人叫杨奎书,今年68岁。从1963年开始习武至今不辍。“练了一辈子武术,我现在身体很好,觉得武术确实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杨奎书告诉记者,“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乐意教。我现在退了休,衣食无忧,也不想求名求利,只希望能把武术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南操场上免费教功夫,不分老少都能学

  “南操场”是老烟台人对烟台市芝罘区人民体育场的俗称,每天早上都会对锻炼的市民免费开放。

  12月2日星期天早上6点半,天下着小雨,但这丝毫不妨碍操场上市民的锻炼热情,其中不乏一些小学生,来自建昌街小学一年级1班的6岁小学生李雨桐早早的就来到这里,跑两圈,压腿、踢腿,随后不断有陆续加入的小伙伴,5岁的程乙峰,6岁的孙博艺、陈振栋、于笑涵、王晶,8岁的张名航,9岁的张芊钰、郝昱涵和10岁的贺梦真,以及12岁的文骏廉和13岁的张诣涵……他们都是来跟杨奎书来学武术的,其中几个小学员家住在莱山,早上5点就开始起身出发来这里。

  热身活动结束后,各位学员在大师姐52岁的薛风英的带领下开始练习七星螳螂拳的套路动作,别看有的学员年龄小,但练起来很认真。站在队伍中间的杨奎书,不时上前指导。

  “薛风英跟我学的时间比较长,有十多年了。”杨奎书说,她参加省、市武术比赛曾获得过刀、枪、剑方面的冠军,现在也帮他一起教徒弟。“从1993年开始零星教,到2003年退休后开始正式带徒弟,25年来,跟我学武术的大人和孩子有上百人,现在每天也有二十来个。”

  杨奎书徒弟们来自各行各业、各个年龄段,上到退休老人、下至五六岁孩童都是他的“追随者”,不少孩童称他“功夫爷爷”。

  现场还有一家三口一起来学的,张源平和杨玲玲夫妇每天早上都会带着儿子张诣涵来跟杨师傅习武,“孩子三年级就过来学,现在都上初二了,孩子学得不错。后来我们也跟着学,确实能强身健体,孩子和我们都很少生病。”杨玲玲说,“这些都要感谢杨老师。”

  “练武确实锻炼身体。”薛风英说,“练武是全身的锻炼,自己练武以来,多少年的肩周炎好了,现在基本上都不患感冒。而且师傅人很好,不光免费教,有的学员家庭困难还给帮忙介绍工作。”

  身体好才能学习好。“有两个徒弟是父子俩,儿子吕成霖刚开始来的时候是个小胖墩,也不爱动弹,后来坚持下来,不光瘦了,身体好了,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小学的成绩从中等不断向前,考上一中就开始名列前茅了。”杨奎书自豪地说,2016年高考考出了708分的高分,现在清华大学航天航空专业读大三啦。”

  自己练武得实惠,希望功夫发扬光大

  武侠小说里的绝世武功往往是各方争夺的焦点,可杨奎书的这身功夫,你诚心学,师傅可以免费教你。

  1950年出生的杨奎书,兄弟姊妹6个,排行老二,刚出生的时候身体就很单薄,“两岁时患气管炎,此后身体一直不好,上学由于身体不好老是留级,光小学就读了8年。”杨奎书说,“那时候医疗条件不比现在,怎么办,就想练武吧来强身健体。”

  于是,1963年杨奎书13岁那年就开始拜师习武,先跟谭福成学习弹腿少林拳,学了两年然后又跟赵振生学习通背拳,中间习武不断。“通过练武,自己的病好了。”杨奎书说,“从那时候我就从我个人身上感受到练武确实能强身健体,武术确实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宝贵财富,自己一定要坚持练下去。”

  由于身体素质好,19岁杨奎书应征入伍,直到1975年退役到芝罘区政府机关工作,“练武身体好,脑子也好使了,到地方工作期间自己先后自修了高中、大专文凭。”杨奎书说,“除了工作学习,业余时间就是琢磨练武,这期间跟衣德宝师傅学习形意拳,1980年拜师螳螂拳大师林景山弟子钟连宝专修螳螂拳。”

  “1993年,钟连宝师傅同门师弟于海师傅开会时跟我们讲,武术要发扬光大。”杨奎书说,“从那时候起,周边亲朋好友找我想学螳螂拳,我就开始带徒传艺了。我练武带徒一个是爱好,武术确实是好东西,值得去练去钻研,另外一个就是传承,祖宗传下的东西不能丢。”

  熟悉杨奎书的人都知道,虽然退休了,但杨奎书的生活并不轻松,可以说很忙碌,上有90多岁的老母亲需要轮流照顾,还有自己重病的妻子也需要照顾。有人问他:“你每天这样东奔西跑地操劳,不计报酬,图的是什么?”他说:“图的是人们身强体健,要的是武术文化源远流长。而且我也乐在其中,来场地练上一练,生活的烦恼和压力会缓解不少,我们师徒之间也结下了不错的友情,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样,经常聚一聚,感觉很好。”

  “练了一辈子武术,我现在身体很好,觉得武术确实能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杨奎书告诉记者,“只要有人愿意学,我都乐意教。我现在退了休,衣食无忧,也不想求名求利,只希望能把武术发扬光大,一代代传下去。”

  授徒与时俱进,只要能动就一直教下去

  杨奎书在武术传承的道路上一走就是25年,无论是骄阳似火的夏天,还是寒冰霜冻的冬天,每个清晨,每个节假日,在芝罘区体育场中都能见到他悉心指导孩子习武的身影。

  杨奎书教的武术内容包括少林拳、通背拳、螳螂拳和刀、枪、剑、棍等等。在风雨无阻的授课中,他从未有过抱怨。按照他自己的话说,每天感受着孩子们对于武术的学习热情、看着孩子们将各个把式耍得更像样子,他从心里感到欣慰。

  “我这里教的武术,不能跟正规的武术学校比,学校里正规的训练要有严格的流程,以前我们光学基本功就要一两年,现在你让孩子们学一两年基本功早跑了。”杨奎书说,“咱们这是群众业务爱好,重要是培养兴趣,锻炼身体,锻炼意志。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爱学,乐学。”

  “老一辈都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所以我教的也不全一样。”杨奎书说,“要变通,也要与时俱进,适合孩子们的学习。另外我们非常注孩子们的形体美,对孩子们平时不注意驼背,O形腿,加以校正,腿是以压腿纠正,背是挺胸昂头,多年来纠正多名孩子的不良习惯。”

  “还有一点体会就是,要有激励。”杨奎书说,“以前我们都是自己练,一般也不参加各类比赛交流,现在发现经常参加各类比赛交流,对孩子们也是一种鼓励和激励,不光能锻炼他们的胆量和自信,还能继续激励他们坚持学下去。”

  记者走进杨奎书的家里,看到书柜上摆放着高矮不一的奖杯和挂在旁边的奖牌以及各类大赛的获奖证书。杨奎书在过去的几年间,参加国家、省、市各类武术比赛,获得奖牌100多枚。他带领徒弟多次获市、区两级武术大赛团体金奖和各种荣誉称号,培养了一大批省、市、区武术比赛金银牌获得者,2018年,参加岳王杯第三届世界武术国际武林大会中其弟子10人参赛,获得10枚金牌。

  8岁的弟子张名航今年大赛上获得了螳螂棍项目的金牌,变得很积极,周日早上5点50分就让父亲张文成从蓁山屯的家里送其出发赶来训练。“当初听说杨师傅这边教武术很好,我们就慕名过来,现在孩子很有兴趣,不光锻炼身体和毅力,比赛还获了金牌,更有自信了。我们是风雨无阻的支持。”张文成说。

  “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武术传承给下一代,让更多的人了解民族的根、民族的魂。只要能动,我就一直练下去,只要有人学,我就一直教下去!”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记者 李楠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