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校有个特别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他的每堂课不仅满座,连每一层台阶和每一面墙边都站满了人。”这是济南大学大三学生康敏(化名)对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李朋忠的评价。最近,她又专门要了李朋忠的课程表,打算“抽空去蹭课”。

  这类蹭课的学生不在少数,这是李朋忠从教27年不断付出换回的结果。

4月23日晚,李朋忠为学生讲课。 记者郭尧 摄4月23日晚,李朋忠为学生讲课。 记者郭尧 摄

  一节课7次“提醒”

  4月9日晚,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上,李朋忠讲的是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这是美术学院的一节公共基础课,座无虚席,两小时的课程,鲜有学生玩手机。康敏告诉记者,其他的政治类课程上,“玩手机的学生一片一片的”。

  讲到1959年至1961年自然灾害时期,李朋忠用农业的科技投入举例,并提醒学生记住“有些方面不能靠别人”。在“‘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成果”这部分,李朋忠背诵《狼》、《古文观止》和《纪念刘和珍君》等文章,同时提醒学生要“好好读书,提高理解力和悟性,对专业发展才有好处”。

  为了让学生加深对“主要矛盾”的印象,李朋忠说,“大学四年,你可以不经常吃好东西、不经常买新衣服、不经常出去玩,甚至可以不谈恋爱,一般情况下,你的一生耽误不了,但不学习,将来你肯定会后悔,因为你没抓住要害、主要矛盾。”

  此外,一节课中李朋忠至少穿插7次“提醒”,包括“你们读书要会思考”“同学们别太自私,不要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没有任何人可以只靠专业知识活着”等。这些“提醒”,看似是大道理,但李朋忠认为,通过不断强化,学生遇到问题时自然就“通了”。

  康敏说,李朋忠讲课内容丰富,设计衔接自然,“从课本延伸,然后又从课外回归课本”。这学期,她偶尔会逃掉自己原有的课,趁上厕所的机会偷偷溜进李朋忠的课堂,坐在后排蹭课。

  像康敏这样的“粉丝”不在少数。济南大学贴吧里,搜索李朋忠弹出33页相关帖子,既有学生索要他的联系方式或课程表,也有人表达对他的喜爱。最早的赞誉出现在2012年,“自从上了李朋忠老师的课,创造了上课不睡觉的传奇”“只有这门没逃过”“李老师的课不需要点名,不点名也没有旷课的”……前几年,还有学生专门整理了“李朋忠语录”。李朋忠开设的选修课,每年都有学生抱怨抢不到。

  不止走红于济大校园。李朋忠说,十九大后,他已在全国各地开了100多场讲座,包括大中专院校和各类企事业单位。去年底他开设的一场讲座,得到了“激情澎湃、声情并茂”的好评。

  9000多名“学生好友”

  李朋忠记不清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走红的,“口碑应该是学生传出去的,10多年前,开始有学生带着家长来听课,也有外校的学生蹭课。”他知道自己受学生欢迎,前几年评教时,他曾收到长达100多页的学生评价,这让他感到自豪。“作为老师要有独特的个性和风格,学生喜欢你的风格,就有可能喜欢这门课。”做了27年思政课教师的李朋忠,已经研究透了受学生欢迎的门道。

  李朋忠多次提到,要想成为一名好老师,要过“内容关、语言关、表演关”。“我上课什么都不带,要给学生讲什么、怎么讲,什么地方用什么材料讲,碰到突发事件怎么办,这些都在脑子里。思想政治教育,即时性很重要。有一次我给学生上课,那天张学良去世,我就讲了两节课张学良,一梳理效果非常好。”李朋忠说,想过“内容关”,讲课的内容不是在教案里。

  提到语言关,李朋忠琢磨过为什么学生不喜欢学哲学。“老师说的全是书本语言,其实哲学就在身边。我去听课,老师说‘同学们,要抓住主要矛盾,什么是主要矛盾?’举例却举不出来,其实这种例子历史和现实中都有。“李朋忠在课堂上引用康熙皇帝选大将军王的典故,提醒学生“要抓要害、抓主要矛盾”。

  李朋忠说,他在课堂上的“提醒”大多是朴实且通俗易懂的道理,“有些例子可能有点俗,但能说明问题,学生记得住。得琢磨,才能有这些例子。”

  “夏天都穿着西装裤和皮鞋,他说不穿短裤拖鞋,是对学生最起码的尊重。”康敏在一篇谈李朋忠的短文中说。在李朋忠看来,这是“表演关”,为了尊重学生,开学后他就不碰葱蒜韭菜,讲究穿衣戴帽,从不坐着讲课。

  为了便于和学生交流,李朋忠的微信里有9000多名好友,几乎都是学生。“当今时代,微信的作用不容忽视。”李朋忠说,他不愿意开设微信公众号,更喜欢没有距离感地一对一交流,多的时候,每天有三四十名学生发微信向他请教各类问题,“这很幸福,也有点头疼,忙不过来。”

  热爱教学的“副教授”

  今年2月2日,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以“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主题的节目,李朋忠在这期节目中接受了采访。节目中,李朋忠提到,过去10多年,他每天都有6节以上的课程。

  教师工作繁重,势必影响对科研的投入。“但过去社会通用的是以科研标准去评职称,这也使得很多老师主要心思都在科研上,而不在教学上。从评价体系上,科研与评职称、涨工资、涨津贴挂钩,这也很现实。”李朋忠认为。

  “我平时更重视教研。”李朋忠说,有些人适合搞科研,讲课搞不好;而有些人教学好,但偶尔写论文。

  每年,都有人劝李朋忠将部分心思放在科研上,“我的幸运之处在于,学校和学院很包容我。而且学生、同事、学校认可了我的工作,我得到了很多,超过我所付出的。”自从学校开设本科教学贡献奖以来,李朋忠每年都能拿到该奖项。

  他认为,如果说他“不搞科研”,也不对。“教研也属于科学研究。但是我们把教研、科研人为分开,这属于职称评定上的问题。”

  热爱教研,李朋忠有他坚持的道理。“我认为自己做的事情有意义,教书育人有好处,我就去做。对于别的,我不在乎,学生的健康成长已经给我回报了。”

  转变发生在2015年,当年7月24日,济南大学发布了《关于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申报业务条件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是为了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师职务评聘工作,教师可申报“教学业绩突出者”或“科研业绩突出者”。以教学业绩突出者为例,申报者满足必备条件和任选条件之一即可,任选条件共6条,例如“任期内获校青年教学能手称号,且近5年获得本科教学贡献奖3次及以上”。这也就意味着,只要符合条件,即便没有大量科研论文,教师也可以晋职称。2016年,李朋忠被学校聘任为副教授。

  今年1月17日,上述《规定》经修订后,教学业绩突出者的申报任选条件中,加设了“校教学名师”这一奖项,门槛进一步放宽。

来源: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