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加载中,请稍候...

  对于核雕这项传统技艺,很多市民并不陌生。张店一对父子是核雕爱好者,他们表示,想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喜欢核雕的人,并且已经免费教了三年。他们还想义务教授残障人士学习雕刻,帮助他们创业。

  从学木工到学核雕

  8月12日,记者在张店一家文化艺术商场见到了这对从事核雕技艺的父子———逯良海和逯雷。父亲逯良海告诉记者,他今年60岁,老家在沂源,说起跟核雕结缘还要从 1973年说起,当年他只有16 岁,跟着一位木匠师傅学木器制作,每天接触最多的就是木材。

  “我喜欢做手工,闲着的时候就想找点事做。”逯良海说,他开始用一些木头的“下脚料”刻东西,师傅看到后,就教了他木雕技术,慢慢地,他们师徒就试着在桃核上雕刻图案。半年后,逯良海完成了第一件作品,是用桃核雕刻的一只小提篮,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

  爱上核雕后,每年鲜桃上市,逯良海都会寻找质地和外观较好的桃核练习核雕。雕刻的图案逐渐增多,雕刻手法也更加熟练,从生活物件到神话人物,他经常将刻出的物件当做礼物送给亲友。

  “每当亲戚家添了小孩,我都会送上我刻的小礼物。”

  逯良海说,看着亲友们很喜欢,他也觉得开心。、

  儿子传承父亲核雕技艺

  记者注意到,逯良海在桃核上雕刻时,需要借助放大镜才能完成。他坦言,自己年龄大了,眼力和精力都走下坡路。他刻半小时,就要停下来休息,否则眼睛受不了。

  逯良海的儿子逯雷受其影响,从小就对手工雕刻感兴趣,就这样,儿子传承了他的核雕技艺,一边学习核雕,一边读书。后来,逯雷考上了美术类高校。

  “我小时候很调皮,只要爸爸拿出桃核刻东西,我就安静下来。”逯雷说,他今年35 岁,大学毕业后从事美术教育工作,他在工作之余,最喜欢的就是陪父亲一起研究核雕。

  目前,逯雷的核雕作品已远远多过父亲,核雕技艺也超过父亲,这让父亲很欣慰。

  父子俩已免费传艺三年

  “爸爸的作品比较温和,刻的神话人物较多,我的作品则是想象力占主导,作品中会体现出我雕刻时的心境。”逯雷说,核雕在山东虽然并不罕见,但他觉得这门传统技艺最难的还是如何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

  “学核雕,不能凭一时心血来潮,贵在坚持,还要对雕刻有自己的思想和美感。”逯雷称,从三年前开始,他就跟父亲决定,要对喜欢核雕并且有悟性的市民进行免费教授。跟着他们父子学习核雕的至少有80人,但最终坚持下来学有所成的还不足10人。

  “对于一般人来说,只要坚持用心学,一年后就能学会核雕。”逯良海告诉记者,核雕初学者在实践中会觉得眼睛累得看不清东西,低头导致脖子酸痛,在雕刻中误伤手是很常见的,如果吃不了苦,没有毅力 ,是很难学成这门 技艺的。

  采访中,逯雷表示,他去东北地区参观考察核雕市场时,发现当地有很多残障人士在从事这门技艺。于是他就想也在淄博组建一个公益团队,希望头脑和双手灵活的残障人士来跟他学习核雕,他会义务教授。

  来源:鲁中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