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如画的孟庙景区雪后如画的孟庙景区

  在摄影中能不能拍到好的作品,其实“亚圣”孟子,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告诉我们了,他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是啊,拍摄优秀的人文或者风光作品,还真的需要好的天气、合适的地方以及应该出现的人。然而,很多时候,这些十分十分必要的因素未必会同时出现,也未必让所有的摄影人都能赶上。于是,在摄影人们遗憾的时候,孟子他老人家又跟我们说了,“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看来,“君子不怨天,不尤人”,懂得取舍,才是摄影人升华自我的最重要的心理因素。既然,“亚圣”孟子已经为我们的摄影定好了调,那么无论因素的好与坏,我们都要视力而为,更要在合适的时机去拜访我们的“引路人”。

  邹鲁圣地寻亚圣

  11月29日,“孔子家乡•好客山东”国际旅游摄影大赛第一季第三次采风团来到中国旅游名城的邹城。在这里,摄影师们用镜头近距离的“纪录”了孟子故里邹城的冬日风姿。邹城,简称“邹”,古称“邹鲁圣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邹城历史文化悠久,旅游资源丰富,是一座有着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这里人杰地灵、英贤辈出,有三迁择邻、断机教子的世代贤母——孟母,有被赞为“功不在禹下”的儒学亚圣——孟子,有被传为世代佳话、“凿壁偷光”刻苦治学的西汉经学家——匡衡。

孟府孟府

  上午,采风团首先来到孟庙和孟府,用各自独特的视角解读孟子留给后世的遗产。孟子,名轲,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邹人,是孔子之孙孔伋的再传弟子。孟子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孔子并称“孔孟”。他主张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游历于齐、宋、滕、魏、鲁等诸国,效法孔子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后世追封孟子为“亚圣公”,尊称为“亚圣”,受儒教祭祀。其弟子及再传弟子将孟子的言行记录成《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共同编写完成。

  孟庙又称亚圣庙,在邹城市城南,为历代祭祀孟子之所。孟庙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逐院前进,起伏参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院院不同,格局迥异,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据记载,历代重修,达38次之多。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地震倾圮后重建。庙内古树苍郁,葱笼茂密,堪称奇观。

  在孟庙隔壁就是孟府。孟府,亦称“亚圣府”,元文宗至顺二年(1331年),孟子被封为“邹国亚圣公”,故被称为亚圣公府,是孟子嫡裔居住的地方。据有关资料推测为金元时代所建,经过历代重修扩建,孟府现占地六十余亩,前后七进院落,共有楼、堂、阁、室一百多间。孟府以大堂为界,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建筑格式为前堂后寝式。孟府现在保存着封建帝王所赐的朝服、龙袍、圣旨、诰封,如家藏珠宝古玩、宗族档案、印书木版、古书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是研究封建社会政治、经济和地方历史的宝贵资料。1988年,孟府与孟庙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这次采风中,正逢孟庙内的“加冠礼” 和“加笄礼”演出,为摄影师们上了一道古文化大宴。冠礼,是华夏民族嘉礼的一种,是古代中国汉族男性的成年礼。冠礼表示男青年至一定年龄,性已经成熟,可以婚嫁,并从此作为氏族的一个成年人,参加各项活动。成年礼由氏族长辈依据传统为青年人举行一定的仪式,才能获得承认。因此,《礼记·冠义》篇记载:“冠者礼之始也。”《礼记·内则》把一个人的生命划分为不同阶段,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任务。“二十而冠,始学礼”,二十岁,是学习和践行华夏礼仪的开始。因此,冠礼就是“以成人之礼来要求人的礼仪”。而笄礼,则是中国汉民族女性的成年礼。笄,即簪子。自周代起,女子年过15岁,如已许嫁,便得举行笄礼,将发辫盘至头顶,用簪子插住,以示成年及身有所属。《朱子家礼·笄礼》载:“女子许嫁,即可行笄礼。”如果年已十五,即使没有许嫁,也可以行笄礼。

  沿着摩崖石刻看历史

  在结束了“两孟”的拍摄行程后,采风团来到邹城铁山公园,拍摄名声斐然的摩崖石刻。铁山摩崖石刻亦称“小铁山摩崖刻经”、“匡刻经”,位于铁山之阳一倾斜45度的巨大花岗岩石坪上,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坪南北长66.2米,东西宽16.4米,面积1085.68平方米。刻石正上方有阴线刻巨龙、云气、佛光图案。佛光图下镌字,右侧刻佛教《大集经》,左侧刻《颂文》,经文下部刻《题名》三部分。整个石刻书法奇伟,雄逸高古,可与泰山经石峪刻石媲美。

  关于摩崖石刻的来历,有着很多说法,其中最为著名就是与“魏武法难”和“周武法难”有关。据记载,佛教自东汉时传入中国,由于历代统治者的提倡,到南北朝时已极为盛行,寺院经济迅速发展,出家僧尼急剧增加,大量的佛寺和僧尼必然影响到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军事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魏太武帝下令诛沙门,毁佛教;北周建德三年(574年),周武帝又下令废佛教。史称“魏武法难”和“周武法难”。伴随着两次法难的刀光剑影,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思想界,始终笼罩着一种“末法”将至的巨大恐惧感。为了捍卫佛的尊严并致佛法永存,佛教信徒们除在各地开凿石窟,雕造佛像外,也格外重视保护和庋藏佛教经典。他们懂得,金石造像难毁,皮纸经书易焚,保存佛教的最好方法便是开凿石窟和刻写石经,于是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北部大地上便留下了大量的石窟和刻经。邹城市境内北周时期的铁山、岗山和葛山摩崖刻经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拍摄的时光总是短暂的。俗话说,旅行留有遗憾是下次再来的动力。这好比看电视剧,总是在剧情最高潮的时候结束。那么,我们的行程也一样,说话间采风团已经踏上去往东平的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