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新浪山东|资讯|同城|美食|旅游|汽车|城市|教育|健康|读图| @新浪山东|惠购

|邮箱|注册

新浪山东> 旅游 >旅游资讯>生活剪子巷>正文

"天下第一泉"推摆渡自行车 乏人问津

来源:中国山东网2013年5月9日【评论0条】字号:T|T

▲摆渡自行车已推出月余,却乏人问津。.jpg▲摆渡自行车已推出月余,却乏人问津。.jpg

  ◆核心提示

  为方便游客畅游,4月1日“天下第一泉”景区开始试运营后,区间摆渡自行车也在几大景点处闪亮登场。如今时间已过月余,这些绿色、环保的景区配套交通设施“摆渡”得咋样?是否真正让广大游客尝了新鲜,得了实惠?日前,记者前往几大景点,了解实际情况。

  看得多租得少

  5月3日上午,记者来到了天下第一泉景区趵突泉公园东门,在自行车管理处,见到了5辆崭新的摆渡自行车。它们车后装有彩色小旗,停在路边,着实吸引了不少游客和市民好奇的目光。

  “整个天下第一泉景区的摆渡自行车是统一标识,游客可以在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任意一个景点借用、归还,往来景区游览十分方便。”趵突泉景区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便利还免费,那租用的人岂不扎了堆?记者在该租赁处“蹲守”半个多小时,却未见开张。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眼下还是“看得多、租得少”。

  而趵突泉景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天下第一泉景区试运行以来,大景区套票的销售情况较为乐观,更成为了不少外地游客的首选,但与之配套的摆渡自行车却似乎没有出现“租赁热”,即便是在五一小长假期间,趵突泉景区自行车日均使用量也就是在20辆次左右。“以4月30日为例,趵突泉景区接待游客2.2万人次,而自行车仅实现借还17辆次。”

  或是“押金”绊住

  租车人的脚

  为何会产生17:22000这样悬殊的差距?

  记者咨询了解到,这100辆自行车可供游客在一小时内免费使用。游客只要凭当日未检完的天下第一泉风景区有效门票和本人身份证等有效证件,便可实现租用,只要当天17:00之前在趵突泉、五龙潭、大明湖任意一个景点归还即可。

  不少“感兴趣”的受访者坦言,是“押金”绊住了脚。根据相关规定,借用人须交纳500元/辆的自行车使用诚心保证金,游客归还自行车并经确认车辆无损坏后,可凭保证金收据、门票、证件退款。“虽然是押金,可如果是一家几口人来租借,也得先掏出一两千块钱来搁在这儿,一‘押’一退,想想就不方便。”山西的游客李先生这样认为。

  而骑行的范围被设定为东至黑北路—黑西路北段、西至趵北路(最西至五龙潭景区南门)、南至泺源大街、北至明湖北路区间内的自行车道,骑行范围不包括趵突泉、大明湖和五龙潭等三个景区的园区。这在山东滕州的游客褚小姐看来,围着这几个景区骑行,或许“并不是特别必要”。这个来济前学习了大量旅游攻略的女孩告诉记者,大明湖、趵突泉、五龙潭三个景区间的距离并不大,步行便可较为轻松地达到,其间还可以就餐、购物,如果以自行车代步,反而不太方便。“我倒觉得坐船游览,或许更能体会泉城的韵味。”

  还有许多游客因为“安全因素”放弃。趵突泉景区管理人员告诉记者,目前选择租借摆渡自行车的大多为年轻人,中老年人数量较少。“我们也建议上了年龄的游客选择乘旅游巴士前往,毕竟这些热门景区周围的车流和人流量都很大,对于那些道路不熟悉的中老年游客来说,骑自行车穿行其中,仍然不够安全。”

  期待骑行旅游

  内容更丰富

  “为什么不能把骑行旅游的内容填充、丰富起来?”采访中,许多市民如是表示。他们觉得,应当把济南更多的景区吸纳进来,使之成为自行车摆渡的一个个站点,通过“串联”,进而形成一幅详实、生动的“泉城骑行地图”,既“打包推介”了更多的特色景点,也推广了一种“换个角度看济南”的旅游方式,而相对那种“快马加鞭”跟团游,这样放慢速度的自助游新鲜、时尚,更能留住人们的脚步。“只不过,这一来需要完善、细化相关的‘摆渡’措施,二来对各个景区的服务、周边配套设施的设置等又提出了新的高标准要求。”在省城一高校任教的徐敏认为。

  “要做大,恐怕还需要城市形成一种‘骑行文化’。”来自浙江杭州的蔡女士向记者介绍起杭州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在杭州,租用公共自行车只要不超过1小时是不要钱的,城市里遍布大大小小的服务站车点两千多个,只要及时借还,不论市民还是游客,都可以免费使用单车。因此,相当数量的杭州市民实现骑行外出,外地游人更可以借此实现‘免费环湖游’,骑行距离达12.4公里,却能悠然地玩得痛快。

  济南也是全国首批6个步行和自行车交通系统示范项目城市之一。然而,2008年初,一家公司曾在省城发展自行车免费租赁业务,一年之后便戛然而止。“在城市迅速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攀升的今天,让这项服务在都市扎根,甚至形成人们自觉的出行选择,谈何容易。”省城一位公共自行车租赁的倡导者对记者表示,“这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合理规划的出台、惠民措施的实施、租车系统的完善乃至大量志愿者的宣传和引导,唯有这样才能使公共自行车服务缓解行路停车难、解决公交最后一公里,也才能为景区区间摆渡自行车打造更广阔的成长空间,使其成为泉城旅游的特色项目。

精彩推荐更多>>

相关报道

   

发表评论

新浪简介|新浪山东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我们|客户服务|诚聘英才|网站律师|通行证注册|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